第213章 我與大舅子的那些事兒(第2/2頁)

白蓮教總壇,秋天就下起雪,教主趙全又收到了一個教眾去世的消息,這一次的死法是在騎馬時候馬匹突然受驚狂奔,把教眾摔下馬來,一只腿不知為何卡在馬鐙上了,在地上活活拖拽了半裏路,沿路都是皮肉殘肢。

趙全負手嘆道:“今年的秋天很邪門啊,教裏死了十七個人了。”

白蓮教第二號人物、副教主李自馨說道:“今年旱災,板升的糧食欠收,留下種子糧,剩下的過冬都勉強。草場上也荒涼,為了防止大量牲畜餓死,那些牧民提前宰殺了好些牲口腌起來風幹,只保留少部分牛羊,遇到這種荒年,打家劫舍的事情自然就多了,世道不太平,就要死人,教主不必多慮,糧食不夠就去大明搶,人數變少了,就去大明搶女人來分給教裏的男人們生娃娃,我們白蓮教生生不息。”

李自馨是白蓮教最仇恨大明的山西大同人,他甚至為了討好汗廷,給自己娶了個蒙古名字,叫做汗筆寫契(蒙古語‘小書吏’的意思),他不僅僅給蒙古韃靼軍隊帶路四處燒殺搶掠,還回到大同家鄉,把三百多鄉親父老全部忽悠到了板升之地,集體遷徙。

趙全和李自馨都是極其冷漠自私之人,教中人口和糧食減少,能想到的解決的方式就去搶,趙全心想,反正都是去搶,幹脆一筆大的。

天涼了,該去大明收割人頭了。

於是趙全去了汗廷,向俺答汗獻策,再去京城撈一把油水。

今天是個荒年,各部落獻給汗廷的牲畜遠不如從前,大家都面臨過冬的問題,俺答汗正要找趙全要糧食呢,趙全就“自投羅網”了。

俺答汗說道:“今年牲畜死了個大半,肉不夠吃了,你板升之地的儲糧有五萬石,拿出救急。”

趙全趕緊說道:“板升之地本就是大汗的地盤,糧食也是大汗的,微臣只是為大汗保管而已——只是,板升也有五萬人要養活,若把五萬石糧食都拿出來分給各個部落,他們都餓死了,明年開春,誰來給大汗種地產糧食呢?那些牧民只曉得放牛羊,又不會種地。”

俺答汗問:“你能分出多少糧食?”

“頂多能分出一萬石。”趙全卑微的伸出一根手指頭,“五萬教徒要熬過冬天,還要熬過青黃不接的春天,剩下四萬石存糧,還要留下明天開春播種的種子糧,他們每餐頂多吃個半飽,不至於餓死罷了。大汗,白蓮教真的盡力了,還望大汗憐憫。”

俺答汗不滿,“才一萬石糧食,勻下去各個部落,塞牙縫都不夠。”

趙全說道:“節流不如開源,大汗,今年冬天,無論放養的牧民還是種地的農民都要勒緊褲腰帶,大家都吃不飽,不如……”

趙全指著地圖上的北京,“微臣願意帶著大汗的軍隊,再走一趟,去南方狩獵,我們白蓮教願意在前面帶路,效犬馬之勞,狩獵的獵物,白蓮教只要一成即可。”

俺答汗沒有想到趙全有如此大的“志向”,“去京城狩獵?”

趙全頓首道:“正是,大汗手下的熱血軍人,寧可拼一把南下狩獵,也不願意在帳篷裏窩囊的餓肚子,我們白蓮教不善打仗,但熟悉當地地形,庚戌年那一次白蓮教和大汗合作,獲得大豐收,夠我們吃了十幾年。現在那些老本都吃光了,一個旱災就使得我們餓肚子,是時候再走一趟了。”

俺答汗聽了,躍躍欲試,本來只打算在邊關打幾場小仗,搶些東西,夠今年過冬就行了,但是趙全說的有道理,小打小鬧沒意思,吃了上頓沒下頓,京城才是奶與蜜之地,搶上一次,夠吃十幾年。

趙全見有戲,繼續煽風點火,“現在的大明皇帝只有三十歲,剛剛登基,立足不穩,正是我們直攻京城的大好時機啊,錯過這次機會,下一次就不知道什麽時候了。”

庚戌年南下攻打明朝,差一點點就拿下了京城,但是俺答汗在京城外圍搶了一個月,雖有遺憾,但最後滿載而歸,成為蒙古最強大的大汗。

俺答汗看著地圖上的北京城,頓時老夫聊發少年狂,勾起了他的鬥志和熱血,他一拍案幾,正要召集手下商量,一個侍女匆匆進來,“鐘金哈屯有請大汗。”

小嬌妻相邀,俺答汗立刻拋下趙權,去見嬌妻。

金鶯摸著尚平的小腹,迎接俺答汗,“大汗,我要當母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