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2頁)

然後免除了隆慶元年一半的田賦,以鼓勵農桑。還下令將嘉靖四十三所有沒有收齊的賦稅,無論何種稅種,統統都不追收了!一筆勾銷!這個免稅政策一出,天下農民和商人對新皇帝更是感恩戴德。

僅此兩條,就天下歸心,萬民敬仰,百官臣服,其余二十八條,也皆有可取之處,隆慶帝一上台,就立刻以革新者的姿態,坐穩了皇位。

位置坐穩之後,隆慶帝立刻追封了自己的母親杜康妃為孝恪太後,以彌補當年杜太後臨死前,父皇都不準他見最後一面的遺憾。

追封了原配嫡妻李氏為孝懿莊皇後。還把夭折的兩個兒子和女兒,分別追封為憲懷太子、靖悼王,蓬萊公主和太和公主。還分別賜給了名字,孩子們生前沒有做到的,死後統統給補上。

追封了死人,又封了活人。

封繼室嫡妻陳氏為皇後,封了侍妾李九寶為貴妃——封妃當月,李貴妃生下了小公主,這下她就有了兩女一子,母憑子貴。

其余尚未生育的侍妾都按照年齡和進府的年歲各封妃嬪等位份。

此外,隆慶帝還要禮部為唯一存活的兒子取名字,禮部精心挑選了好多名字供隆慶帝選擇,最終取名為朱翊鈞,寄托了隆慶帝對兒子的美好祝願,以彌補兒子五歲了都沒有取名奏告、編入宗室玉牒的遺憾。

除了冊封,隆慶帝還“逆行”,把祖父朱佑杬的牌位從明堂裏挪出來了,停止了祖父明堂配享的資格。

須知,當年嘉靖帝以旁支宗室繼位,原本他的父親只是親王,但是嘉靖帝力排眾議,違背祖宗禮法,在朝中宣起“大禮議”之爭,非要把父親追封為皇帝,還加謚號,牌位列入了宗廟,和以前所有皇帝一樣明堂配享。

為此,嘉靖帝打殺、貶斥了所有反對他父親配享名單的官員,朝中腥風血雨多年。

如今,隆慶帝一上台,就把父親費勁心力搞的“大禮議”之爭給推翻了,把祖父的牌位挪出來,各種祭祀規格也隨之降等。一切都打回原形。

什麽“父喪,三年不改其政”的規矩,統統被隆慶帝拋到腦後,父親支持什麽,他就反對什麽。

父親建道觀,寵道士,他就拆道觀,殺道士,連正規道教龍虎山的張天師都被奪了世襲正一真人的大印,不準參與政務。

父親祖父牌位強行塞進明堂配享,他就把牌位搬出來。

三十歲的隆慶帝就像一個叛逆期推遲的熊孩子,把以前想做但不能做的事情統統幹了一遍,以發泄多年的壓力和委屈。

嘉靖帝若知道唯一的兒子一上台就否定了自己幾乎所有的政令,怕是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但,人死燈滅。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上台,老皇帝的政令成了過眼雲煙,不管用了,人們紛紛為新帝歡呼。

甚至,隆慶帝在正月大朝會上出現,許多老臣當場痛哭流涕!

三十多年了!皇帝終於上朝了!老臣能夠在死前看到皇帝上朝,就是死了也能閉眼。

隆慶帝登基就削減賦稅,但是國家運轉需要用錢,削減的賦稅稅,就要從其他地方開源了。

隆慶帝宣布開海禁,以福建漳州的月港為試點,逐步放開沿海一帶的城市,允許開戰還海外貿易。嘉靖時期,朝廷海禁最嚴格。無論為了更多的稅收還是和父親作對,開海禁都是隆慶帝喜聞樂見之事。

況且,在胡宗憲、俞大猷、戚繼光等抗倭名將的努力之下,沿海的倭寇基本滅絕,海上貿易的安全有了保障,也是時候開海禁了。

聽到要開海禁,都曉得這個賺大錢,京城富戶躍躍欲試,紛紛湊錢入股,去月港做正經海外貿易。新的皇帝,新的政令,一副萬象更新的繁忙景象,人們對隆慶朝給予了希望。

唯有汪大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為辦婚禮,不去湊這個熱鬧,待國孝一百天結束之後,他就發出了第三封結婚請帖,日子定在四月初六。

結一次婚,送三次請帖,還真是好事多磨。

汪大夏把新請帖送到陸纓手中,“這一次,陸統領還願意當我的伴郎嗎?”

這是第三次邀請,前兩次答應了,都沒有當成。

陸纓笑著接過請帖,“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