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誠信危機(第2/2頁)

官員紛紛求到嚴世蕃這裏,送錢求升職、求調遣。嚴世蕃是個有原則的人,收錢就要辦事,他拿著名單和禮物,登門造訪舅舅歐陽必進。

歐陽必進招待外甥,禮物和名單都收了。

但是沒過幾天,嚴世蕃傻眼了,名單上的人不僅沒有升職或者調到心儀的位置,連官都被擼走了!

這是怎麽回事?

嚴世蕃收了錢,第一次辦不成事,失去了他誠信為本、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的口碑,急得趕緊去找歐陽必進,“舅舅,那個名單不是要您摘了他們的官帽,是要升官啊我的好舅舅,您肯定是誤會了,不是要整他們。”

歐陽必進搖頭,“我摸清了他們這些年的政績,都不太行,屍位素餐,要這種官員有何用?白白浪費國家俸祿,我是吏部尚書,負責官員調遣,自然要挑選適合人去填坑。”

外甥看錢,舅舅看人,明顯不是一路人。

無論嚴世蕃好言相勸還是撒潑打滾,舅舅歐陽必進就是不肯松口,頑固的像個石頭,還勸外甥,“你把錢退回去不就行了嗎?反正你有的是錢。”

嚴世蕃:不可能!我就是個貔貅,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只吃不出,我怎麽可能退錢!

我一個錢都不退!

歐陽必進還把上一次外甥送的禮物全部搬出來,“你把禮物拿回去吧,我反正用不著。”

外甥送給舅舅的禮物豈能就這麽退了,嚴世蕃還是要臉的,遂告辭,“舅舅留步,不要送外甥了。”

嚴世蕃馬不停蹄去找父親嚴嵩,正月春寒天居然都出了一身汗,把歐陽必進拒絕他的請求的事情說了,“……以前的吏部尚書吳鵬多麽聽話,兒子說什麽,他就做什麽,比狗還聽話,他突然說因誠意伯暴亡而蒙生退意,辭官養老,父親舉薦了舅舅,兒子還高興了幾天,以後朝廷依然是我們嚴家的天下,可是舅舅根本就不給兒子面子啊。”

吳鵬在任時,“凡百官進退,悉聽命於嚴世蕃,無敢自專,實充位而已,中外人心,無不鄙薄”(注1)。

習慣了吳鵬的溫順聽話,從來不說一個不字,嚴世蕃向父親求援,“父親,您趕緊換個聽話的當吏部尚書吧,把舅舅弄下去,兒子受不了了,失去了信譽,兒子還怎麽做生意?趕緊換個人當尚書,兒子好把送錢的人安置妥當了。”

嚴嵩正在一件玄色道袍上用金漆抄寫太上道君的三千言真經,這是預備送給嘉靖帝的,他走筆如龍,“你這些年撈的錢足夠我們嚴家千秋萬代,榮華富貴,是時候收手了。”

嚴世蕃連連搖頭,“不行,銀子那有賺夠的時候。”

嚴嵩擱下金筆,“你沒有發現自從忠誠伯去世,很多事情都變了嗎?景王看來無法翻身了,裕王漸漸得勢,破天荒的進宮過年,要皇上早立國本的奏折天天都有。春江水暖鴨先知,吳鵬這個機靈鬼先開溜了,還打著緬懷忠誠伯的名義,皇上贈了若幹禮物送他歸鄉。”

“你我父子掌控朝政多年,樹敵無數,還屢屢與裕王結怨——你克扣裕王府的俸祿好幾回了吧。忠誠伯去世之後,皇上一夜之間生了白發,老了好多,未來的權勢屬於新皇帝。你我父子都不能像吳鵬這樣說退就退,我們若退,會被人撕得粉碎。所以,你不要總是想著賺錢,要想法子給嚴家找退路了。”

嚴嵩常年伴君,危機意識極強,如果裕王當皇帝,嚴家肯定會被清算。

嚴世蕃聽了說道:“門路有的是,兒子這就安排下去。”

嚴世蕃把心腹幕僚羅龍文叫來,“你熟悉海外各地,你帶著一些金銀珠寶南下,買幾艘大船,收買幾支死士武裝,放著備用。飄揚過海,找幾個安全的地方把財富藏起來,買房置地,多備幾個,狡兔三窟,以防萬一。把京城到海外的一條逃生路打通了,將來不至於措手不及,平時可以做一些走私貨物的買賣,豈不兩全?”

羅龍文本來是制墨高手,後來以幫助抗倭名將胡宗憲勸大海盜徐海投降而聞名,有過與海盜倭寇斡旋的經歷,所以羅龍文對大明沿海一帶以及海外了如指掌,得到了嚴世蕃的欣賞,成為其幕僚。

“定不辱東翁使命。”羅龍文領命而去,帶著嚴世蕃的部分財富南下,到了臨清驛站投宿。

陸纓等人先到,正在吃飯,羅龍文走進驛站,吳小旗首先將他認出來了,低聲道:“頭兒,羅龍文來了。”

吳小旗的父親死於嚴世蕃之手,他發誓復仇,嚴世蕃身邊所有的幕僚他都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