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種田文裏的女主(8)(第2/3頁)

周懷城以前給會試監考的時候,都沒享受過這待遇,當然了,跟昔年中探花打馬遊街時的場面比起來,這還是差點事兒。

周父真的是激動壞了,別看他之前還跟自家夫人說,周家將來要出一位翰林。

可那是將來的事兒,現在十三歲的小兒子不光考中了秀才,還場場頭名,按照讀書人的話來說,這是‘小三元’。

這事兒已經足夠被記進家譜裏,足夠開祠堂告知祖宗了,已然是光宗耀祖了。

必須要大擺宴席,請鄉親們一道吃酒,好好慶祝慶祝。

周懷城差點就以為自己是中了狀元呢。

“擺宴席的事兒還是再等等,不急在這一時,我還有事兒想跟父親和母親說。”

“好好好,等晚上咱們再細聊。”周父捏著胡子,臉上都已經笑出褶子來了。

剛從府城回來能有什麽事兒,必然拜了名師,可能是主考官,也有可能是一道監考的考官。

反正肯定是有階品的官員,在閱卷時發現小兒子文采斐然,是文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愛才心切的大人就起了收徒的心思。

等到榜單張布完,就派人把他小兒子接到府裏去,問懷城願不願意拜師。

那肯定願意啊,這是多少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兒,他年少時就做過這樣的夢,可惜敗在‘文采斐然’上了。

周母倒是想起蘇大郎曾經跟她說過的事兒,那個只有九歲的小姑娘,就算現在大半年過去了,那也才九歲半吧。

她兒子不會提這事兒吧,成婚這個年齡確實不太可能,不會是想要定親吧?

等到把客人都送走,周懷城是在書房單獨跟父母聊的,大哥二哥一家今晚都留下來住了,院子裏邊亂了些,時常有小孩子走來跑去,還是前邊的書房安靜,而且也不容易被人聽去。

“所以,你現在就想著成婚了?不不不,我的意思是說,你現在就想著娶那個小姑娘了,我可聽說她才只有九歲……半,是不是年紀太小了點,再等兩年比較合適。”

周母並不生氣,雖然跟她想的有些出入,但大部分情況都在意料當中,小兒子雖然聰慧,但畢竟是個年輕人,考慮事情不周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她是當娘的,要是她都不能理解,那誰還能理解。

當爹的滿心失望,他還以為小兒子是被名師收為徒弟了呢,結果神神秘秘把他們喊到書房來,就這?

“我知道阿苑年紀比較小,不太適合成婚,但考中秀才後,我是打算去府城求學的,明年就是鄉試了,兒子準備一鼓作氣一直考到舉人,之後再多幾年準備會試,這樣一來怕是在家裏待不了多久,所以才有這個想法。”

“父親一直教導我‘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此事我已經考慮良久,在出發去府城之前就已經考慮好了。”

周父不太記得拿這句話教導過小兒子了,不過聖人言總是有道理的,懷城既然踐行聖人言,那想必已經考慮清楚全面了。

“為父還以為你會娶一個大家閨秀。”周父有些遺憾的道,文采斐然,拜得名師,再娶名師之女為夫人,這是他想象當中最完美的過程。

“不過既然是你自己的婚事,就由你自己做主吧,為父相信你的眼光。”

就算那女子學識不高,也必然相貌出眾,反正兩樣要麽是都占,要麽是占一樣,不然不可能被小兒子看上。

周父這麽輕巧的就答應,以至於周母一肚子話都梗在了嗓子眼兒裏,不太適合往外說。

“你這也太心急了,我不是嫌棄那姑娘,就是怕別人說話不好聽,她這麽小,你們倆就成婚,背地裏肯定會有人說什麽童養媳之類的,這對你的名聲不好,對她的名聲也不好,倒不如等幾年,你若是對她真心誠意,便是等上幾年又怕什麽,總不能幾年後你就變心了吧,府城跟這裏雖然路途遙遠,可只要有心,想回來也還是能回來的。”

周母話說得有理有據,道理自然是這麽一個道理,但周懷城自認情況與他人不同,他與阿苑已經是一世的夫妻了,無需用距離和時間來驗證感情。

她不在身邊,他總是難以安心,好像一顆心總是飄著的。

“兒子明白母親的苦心,只是外人如何談論,對兒子來說並不重要,既不做傷天害理之事,便無愧於心,倘若如此他們還有話要說,那兒子必跟他們辯個明白。”

周懷城若是畏於人言,那便不是周懷城了,他知道一些人只敢暗地裏討論,正如同臭水溝裏的老鼠一般見不得光,這樣的人何須跟他們一般見識。

若是有人敢當面說這些閑言碎語,那正好,他就能堂堂正正的辨回去,爭吵不能解決問題,但是有勝負,敗了的那一方,往後再想說類似的話,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