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宮鬥文裏的女主(13)(第2/3頁)

他還是第一次這麽近距離看安樂公主,那雙眼睛比記憶中的還要明亮,表情也更鮮活可愛,周圍的一切都淪為陪襯。

如果此時讓他作畫,他不看安樂公主,也能把安樂公主此時的模樣畫在畫上,而且是一張沒有背景的畫,他應當是記不住這周圍有什麽風景的。

“不知周大人是何時見的我?我曾在街上瞧見過周大人,不過那時周大人正與旁人交談,應當是沒有注意到我才對。”

那時周大人正忙著懟人,明明是神仙公子一樣的人物,卻開口就能把對方氣升天。

“我曾在府外見過殿下幾次,頭一次應該是在安山寺,就在後山的那處楓林裏,殿下當時在樹上看景。”

他不光是看到了殿下坐於樹上觀景致,還看到了殿下爬樹,那般輕巧利落的動作,是有真功夫在的,也很是有經驗。

蘇苑倒是不記得在安山寺遇到過周大人了,不過她爬上樹一般都不是為了觀景,而是為了在樹上歇腳,順便……愣神。

“周大人也別叫我殿下了,聽著挺生份的,就叫我阿苑吧,家裏人都這樣叫我。”蘇苑這表達並不矜持和婉轉,幾乎相當於表明心意了。

她雖然沒有談過戀愛,但也知道‘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道理,這與做生意的分別並不大,有好的商機要抓住,有中意之人,自然也當抓住,至於往後,如何那就看本事了。

周懷城不是傻子,就算這會兒他還處於一個極為亢奮的狀態當中,也並不影響他思考。

“阿苑也不必總稱呼我為周大人了,家中父母喚我‘懷城’,加冠之時,恩師為我取字為‘九思’,阿苑可擇其一。”

“九思,可是指君子九思?”

聖人言,君子有九思,裏面可以說是包含了言行舉止各個方面,把這個作為表字,確實也包含了長輩對於晚輩的期許。

“就是君子九思,恩師為我取字‘九思’,一是希望我能為君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我能在說話之前多多思考。”

周懷城明白恩師的意思,只是有時候他言辭犀利並非是沒有經過思考,相反那是思考過後才有的言辭,否則言論又怎麽能站得住腳跟呢。

“九思,我往後便喚你‘九思’吧,這名字聽起來極好。”

比懷城更自然些。

連稱呼都換了,彼此之間可以說是表明了心意,周懷城本以為會被稱呼為懷城哥哥或是九思哥哥呢,不過‘九思’這個名字從阿苑口中說出來,如清泉一般悅耳,讓他有一種想要撫琴應和的沖動。

此事本是男方求娶,蘇父蘇母對周家六郎也是較為滿意的,不過這兩口子都是寵孩子的,成與不成,主要看的還是蘇苑。

蘇苑這邊開口應下,整個事情就走上了流程。

十五歲也到了女子定親的年紀,著急一些的,過了十五歲便成婚的都有,蘇父蘇母雖然不著急,但架不住未來女婿年歲確實不輕了,二十二歲早已是做父親的年紀了,這位眼光高,可還一直都孤身一人呢。

兩家兒女的事情一走上明面,周懷城便幾乎日日都往國公府跑,下了衙門去吏部陪嶽父一塊回府,理由也是現成的,交流書法嘛。

送字畫、送棋譜、送吃食、送風箏、送兵器……

“要不就擇個好日子讓兩個孩子定親吧,也都到年紀了,懷城如此用心,咱們也沒什麽好不放心的。”

蘇父也算服氣了,字畫棋譜也就罷了,給阿苑送個風箏,都是懷城親手做的,可見是真上心了。

這個孩子十六歲就中了探花郎,可以說是在禦史大人們的眼皮子底下長到如今的,從前不曾近過女色,也沒有過什麽花花心思,而且耿直敢言,在朝堂上不怕得罪人,不是那種表裏不一之人。

能做到這份兒上,其真心意可見一斑。

蘇母也說不出別的來,雖然周六郎一張嘴名滿大燕,但既能對阿苑如此上心,那就必然不會在言語上跟阿苑爭鋒。

這般的模樣才識,又用心至此,再比較,也不會找到比這更合適阿苑的。

她就是看不慣自家老爺這麽快就松口,明明早先說好了要多留女兒兩年的,等到十七歲嫁人也不晚。

“周六郎寫得一首好字,可不就投了你的喜好,人家會投其所好,你這個當爹的就急著把女兒嫁出去了?”

蘇父不以為意:“阿苑是公主,我跟懷城也說好了,將來他們都搬到公主府去住,連駙馬府都空置著,更不會留在周家了,咱們去公主府還不方便,你就算是留在那裏小住一段時間都行,這跟沒有出嫁之前分別也不大。”

女兒嫁人,若是留在婆家住,那娘家人自然不好頻繁上門,更沒有多少理由能在女兒的婆家住下,但公主府就不一樣了,那是自家女兒的府邸,不屬於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