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聯合研究組(第2/4頁)

那聲音直逼林澤秋,林澤秋警覺起來,不由得環視四周,恰好瞥見那位女生——她的臉型偏圓,雙眼清亮,長發染成了深棕色,狂奔時的步履矯健,目標明確。她在林知夏的面前刹住,捧出一沓厚重的文件。

她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的論文,林教授,能請您……”

“你是陳詩涵嗎?”林知夏竟然認出了她,“你前天給我發了郵件,附件是你的一篇論文,我看過了,寫得不錯,我正準備今天回復你。”

陳詩涵雙手抱著信封,主動跟在林知夏的身邊。她才剛滿二十一歲,比林知夏的年紀小一點,舉手投足之間充滿了學生氣,還稍微有些拘謹。她和眾人打完招呼,又朝著他們鞠躬,湯婷婷笑問:“你是這所大學的學生?”

陳詩涵如實描述,她本科快畢業了。然而,她的粵語腔調改不過來,除了林知夏以外,其他人都沒太聽懂她的意思。

林知夏就用粵語和她聊天,聊了大概十分鐘,她的心情好到快要爆炸。她讀過林知夏的所有著作,對林知夏的研究內容極其感興趣。但她始終不敢聯系林知夏。

前不久,她聽人說,林知夏一行人要訪問他們的大學,她才鼓起勇氣發出一封郵件,今天還抱著論文直接找上了林知夏本人——林老師果然和她想象中一樣漂亮溫柔,成熟穩重,充滿了知識分子的知性氣質。

她也不再掩飾,坦蕩地表述道:“林教授,我想做你的學生。”

林知夏任職的大學也面向香港地區招生,學校采取“申請面試”的制度,學生需要提交一份申請資料,再通過面試考核。根據大學的安排,今年的面試時間在四月下旬。

截至目前,林知夏已經接觸了許多學生。去年十二月,她定下了一位外校保送的碩士生和兩位直博生,再加上別的研究組轉來的博士後,她的課題組人數瞬間飆漲。如果再加一個陳詩涵,她懷疑自己並沒有那麽多精力去兼顧每一位學生。

林知夏對自身的要求很嚴格,“傳道授業解惑”是她的職業準則之一。她思前想後,沒有立刻答應陳詩涵,而是鼓勵她再多申請幾所學校,多聯系幾位導師,陳詩涵卻說,她只報了林知夏的學校。

破釜沉舟,莫過於此。

林知夏有些驚訝。

陳詩涵還說,她在“導師評價網”上搜索了林知夏的名字,學生們都把林知夏誇得天花亂墜。林知夏的博士生方怡雯半年發表了兩篇論文,每一篇的質量都很高,惹人垂涎,叫人欽羨,這充分說明林知夏不僅是一位獨立的principalinvestigator(課題組長),還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導師。

林知夏謙虛地回應道:“我沒有那麽好,主要還是靠學生自己努力。老師的名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的收獲。”

話雖這麽說,她和陳詩涵分別之後,馬上掏出手機,打開“導師評價網”,搜索自己的名字“林知夏”——手機網頁顯示出二十幾條評論。

第一條評論獲贊最高。那名學生說道:“林老師只有二十多歲,但她的知識儲備像是七十多歲,大家不要因為她年輕就不敢報名,她是責任心超強的好老師。”

另有一位學生說:“她組裏有個徐姓學長。徐學長要是在我們組,十有八九會延畢,她不延畢學生,責任心強還是不強?”

林知夏注意到,這位提出“延畢”的學生的網名是“崔小明”。她點擊“崔小明”的頭像,又見他給譚千澈打了好幾次高分,簡直是譚千澈老師的忠實擁護者。

林知夏把手機鎖屏,放回她的背包裏。

“你想收陳詩涵嗎?”湯婷婷問她,“那孩子有天賦,沒心眼,我挺看好的。”

林知夏重復她的評價:“有天賦,沒心眼?”

湯婷婷捧起奶茶,吸了一口,才說:“就像段啟言一樣,我真是沒救了,我就喜歡這種類型。”

林知夏輕笑了一聲。

*

接下來的幾天,林知夏一行人奔波於香港的城區之間。林知夏原本希望能與兩所香港大學合作,然而,她只搞定了其中一所,離開香港的前一天,她與那所大學簽訂了“聯合研究組”的協議。她的本科導師谷立凱是“聯合研究組”的總負責人,谷立凱快要評上院士了。比起二十歲出頭的林知夏,谷立凱的資歷、年齡、人脈、根基更讓眾人放心。

在谷立凱的幫助下,北京那兩所頂尖大學都願意加入研究組,“四校聯合”的招牌瞬間打響,谷立凱的日常工作越發繁忙。

2017年四月下旬,他特意帶上幾位同事和學生,從北京飛到省城,前來與林知夏商討“聯合研究組”的啟動計劃。

林知夏和譚千澈共同負責這一次的招待工作。他們這對同門師兄妹雖然在一所大學內任教,但是,他們許久沒有見過面,平常也不聊天,林知夏覺得她和譚千澈的關系可以用“井水不犯河水”來形容,而譚千澈卻喊她:“小師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