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投訴事件(第2/3頁)

今天是禮拜六。

對溫旗而言,這是他的私人時間。

他嚴格地執行著一條規定——私人時間,絕不社交。

但是,林知夏已經和他打過招呼了。如果他不說話,那他的毛病就表現得太明顯了。

溫旗從座位上站起身,聽見林知夏答道:“我和江逾白在散步。你呢?你特意來公園喂鴿子嗎?”

“是啊。”溫旗答應道。他雙手揣進褲子口袋,目光遊離在翠綠的樹叢中。

“對了,”林知夏忽然想起一件事,“我下學期要做助教了。你和我說過,學姐曾經被本科生投訴過,你能不能告訴我,學姐為什麽會被投訴?”

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關系到林知夏的助教準備工作。

畢竟,印度學姐和林知夏在同一個實驗組。學姐犯過的錯誤,林知夏或許也會犯。

林知夏還在等待溫旗的答案,溫旗卻守口如瓶。他機械性地重復著喂鴿子的動作,直到江逾白坐到他的身邊。他抓起一把鳥食,分散出去,才說:“學姐打壓學生的自信心。”

碩士就讀期間,溫旗與同學們的交流極少。但他經常在洗衣房、公共廚房之類的地方旁聽別人說話。

英國大學的學生寢室一般都沒有陽台,也沒有可以曬衣服的地方。宿舍會提供公用的洗衣機、烘幹機等機器,放置於一樓的洗衣房內。

某一天晚上,溫旗在洗衣房裏收拾衣服,恰巧有兩個本科生特別沮喪地坐在不遠處。他們握著罐裝啤酒,小聲地抱怨一位名叫“Aishwarya”的印度籍助教在給他們上課的時候瘋狂打壓他們的自信。

這位名叫“Aishwarya”的助教,正是林知夏剛才提到的印度學姐。

Aishwarya出生在印度孟買,本科就讀於全印度最難考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為了考上這所學校,她整個中學階段都非常拼命,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不足六小時。

本科畢業後,Aishwarya又去美國念了一個碩士。她攢夠了論文,申請到了獎學金,這才決定到劍橋來讀博。她的學術履歷十分優秀,博士二年級就做了助教。

然而,那兩位本科生卻說,Aishwarya故意制造嚴重的學業壓力,她經常讓學生感到“他們的無知來源於無能”。她沒講過臟話,也沒批評過任何人,但是,每當學生問她問題,她就會露出一種“你怎麽連這個都不懂”的質疑表情。

還有一次,Aishwarya在黑板上推導一個運算式,起初她還很有耐心。後來,她連問兩個問題,某位本科生都答錯了,她的臉色一下子變得特別陰沉恐怖,嘴裏不停地念叨:“你必須多讀幾本數學書。”

那位本科生差點被她當場嚇哭。

“她像個兇狠的女巫”——這是當事人對她的評價。

就這樣,溫旗聽完了“Aishwarya被投訴事件”的前因後果。

但是,溫旗無法用語言完整地表述出來,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會讓他感到緊張。

他聽說,林知夏和Aishwarya正在合作一篇論文。

他本來不想趟這趟渾水,但他轉念又想到,林知夏的智商很高,她可能會在無意中誤傷一批本科生,造成和Aishwarya一樣的後果——出於這種考慮,溫旗回到家以後,就給林知夏寫了一封長長的郵件。

郵件裏詳細地交待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和經過,甚至還包括了學校的處理結果。

學校委員會收到了本科生的投訴,但是他們並沒有對Aishwarya展開調查,也沒有給她下達任何處罰。

因為,根據學校的“StudentpintProcedure(學生投訴流程)”條例,學生必須在惡劣事件發生後的28天內提交一份投訴報告——Aishwarya的學生們忽略了這一項規定。他們忍了幾個月,直到升入大三,才想起來Aishwarya對他們的嚴重打擊,這導致他們的投訴根本沒有被學校受理。

溫旗仔細回憶本科生們的對話,凡是他能想到的,全都被他寫進了郵件。

這封長長的郵件,總共有兩千多字。郵件的主體是中文,也包含一些英文單詞。

溫旗寫完以後,還認真檢查了一遍。

他端起一杯咖啡,無聲地抿了一口,剛想按下發送鍵,郵箱又忽然響了一聲。

原來他的導師群發了一封郵件,邀請組裏的所有同學共進晚餐。

每年,只要組裏來了新人,導師就會請大家吃一頓晚餐——這是他們研究組多年不變的慣例。

溫旗點了點頭。他看完導師的郵件,鼠標滾動一個來回,再翻到上一封郵件,不小心在抄送那一欄復制了一串收件人——他沒注意這一點,直接按下了發送鍵。

隨後,溫旗驚出一身冷汗。

他那封名為“Aishwarya被投訴事件”的郵件,不僅發給了林知夏,還發給了他的整個研究組,收件人包括他的導師,也包括Aishwarya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