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柳蒼雲(第2/4頁)

柳正抖著手,拿著一封舉薦信,這封信是那日他們妻夫二人,潛入村西老宅,翻遍了大侄女整個院子,找出來的好東西。

有了這樣一紙舉薦信,他們唯一的女兒東兒便能去金陵城最好的書院,育德書院讀書。

據說入了育德書院的學子,非富即貴,將來錦繡前程,指日可待。

柳田氏顧慮周全,兩人將這一紙貴如萬金的推薦信偷出來後,'他攛掇自家妻主放一把火,燒掉了老宅。

即使大侄女回來,此信不翼而飛,也賴不上他們。

往後許多日,兩妻夫提心吊膽,卻沒成想大侄女仿佛真的死在那場火裏一般,從此消失無蹤。

---

金陵城,近日出了一樁奇事。

太祖皇陵墓碑被雷電劈開,橫斷面上赫然有八個大字“男扮女裝,霍亂朝剛”。

有人說此乃天罰,乃不詳之兆。

朝堂之中必定有男扮女裝,混入朝堂,身居高位。

然而縱觀整個朝廷官員,年輕的女君並不多,身處高位,尚未婚配的女君,便只有一位,鎮南王旌寰。

京城內,最不缺的便是走狗遛馬,造謠生事之輩。於是最近幾日,坊間開始廣為謠傳,鎮南王旌寰許是男身女裝,乃斷碑預言霍亂朝綱之人。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金陵城人人皆知。

酒樓內的說書先生前一日,尚且說著皇夫舉辦牡丹花會失德之事兒。

轉天,便俱都換了內容,眉飛色舞的說起了史上有名的異姓王陳蹇。當年他以一男兒身,替父出征,男扮女裝,最終誘得朝陽女皇喜愛,霍亂朝剛,糜亂後宮。以借此隱喻同樣以異姓王崛起的鎮南王旌寰。

說書先生拍打驚堂木,陳詞做結:“彎弓征戰作女兒,夢裏曾經與畫眉。”

--

紫荊城,太和殿。

早朝

滿朝文武亂成一團,爭論不休。

因了斷碑之事,朝臣分兩大派系。

以宣平侯為首的清流一脈,執意諫言,將下落未明的鎮南王旌寰手中的兵符收回,卻遭到內閣官員的強烈反對。

內閣官員泰半為先女皇時的老臣,如今力保鎮南王,倚老賣老。

即使清流一派有理有據,竟也是不占上風。

年幼的女皇坐在上首,她揉了揉額頭,清脆稚嫩的聲音突兀的響起:“好了,成日吵吵嚷嚷,爾等將宣平殿當成了民間集市不成?”

爭論的耳紅脖子粗的官員這才禁言。

女皇擡眸掃了一眼眾人,對宣平侯使了個眼色色,緩聲道:“太傅抱恙未能上得早朝,朕年齡尚幼,仔細權衡再三,心中已有判定。前些時日鎮南王領兵五萬已下落不明,當事時,有朝臣諫言,收回她手中兵權。朕念及鎮南王戰功累累,便一時擱置。可如今……出了墓碑斷言一事,便也不得不……”

“不得不什麽?”明行女皇的話尚且沒有說完,便被殿外緩步走來的女君打斷。

來人身著一襲正紅麒麟補子官服,其上繡以圓徑五寸的大獨科花,花朵繁復,此類朝服整個金鳳王朝只有一人能穿戴,便是前任女皇禦筆親賜的超一品異姓王旌寰。

來人從躬身而立的朝臣之間,一步一緩的走至殿前。

他朝明行女皇彎腰行禮,因了前任女皇禦口親賜,鎮南王旌寰免跪拜之禮。是以她僅僅只是彎了彎腰,便直起了身。

她擡頭,看似不經意的與龍椅之上年幼女皇對視了一眼,似笑非笑:“帝君三思,臣一心效主。為朝廷鞠躬盡瘁,前些時日受敵人埋伏,險象環生。好不容易死裏逃生,快馬加鞭趕回金陵城中,卻不料上京流言蜚語,汙蔑臣女兒身份也就罷,竟辱臣霍亂超綱。”

“帝君萬萬不能聽鎮南王一面之詞,坊間雖是流言,卻也不會空穴來風。鎮南王及冠多年,尚不成親,本就惹人非議,往日更是不近男色……”宣平侯出列,垂首駁道。

旌寰側頭,厲眸落在宣平侯魏東來那張老臉上,他慢條斯理彎唇:“宣平侯慎言!倘若爾等今日冤枉於我,想來帝君自會為我做主。”

她說完,沖著明行女皇,勾唇笑道:“官員亂嚼是非,聽信謠言,據律令當革除官職。可念在宣平侯乃將門之後,這一等候的頭銜該降上一降,帝君,您說我所言可否?”

明行女皇點頭,摸了摸懷中的飛鴿傳書。

大哥哥昨日來信,提前對她提了鎮南王今日回朝之事,她今日只需看戲便是。

“鎮南王說的是。但侯君並不是捕風捉影之人,你口口聲聲說自己遭人冤枉,可有證據呈上?”

旌寰豐唇輕啟,氣定神閑:“有。”

他從懷中掏了掏,將一沓信件並一本書策遞給明行女皇身邊的內侍,厲色的藍眸掃了一眼朝中神色各異的官員。

緩聲解釋道:“臣派人連夜徹查斷碑之事,卻沒料想意外得到這樣一本出入皇陵的記錄案冊。三年前,京兆府伊掌管皇陵,以皇陵年老需修繕為由,數次休憩墓碑。臣覺蹊蹺,派人跟蹤京兆府尹,竟於她府內書房中,得來這樣一沓通敵賣國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