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後世番外三(第3/5頁)

小安:“……”

小安看看鏡子,自己也覺得被爸爸媽媽看到他的豬頭模樣,很丟面子。可是這個世界靈力微薄,他那點兒靈力都留著救命用的,用在治療上太浪費。

傷身又傷心的小安“哇哇哇”大哭找到爸爸,哭得那個淒慘,看得小康那個樂幺!

反正都是皮外傷,養幾天新皮長出來就好了。爸爸媽媽雖然心疼小安,可也知道小康不會無緣無故揍小安,只能盡力哄著。

臨近暑假結束,遊玩避暑第三站,東南沿海,順便回家。

華夏國的東南沿海,和小康記憶裏的大變化,堪稱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拔地起,高速公路環城連城,還有地鐵連通整個江南幾大城市……

當然,這裏和小康另外一個記憶中的二十一世紀也不一樣,幹凈,清爽,環保,經濟發達、文明發達……感受最深的,就是這裏的空氣,和他做保康的時候一樣,新鮮。

開學在即,他們沒有時間四處逛,小康暗暗記下來有空去蘇州看看顧炎武老師的故居,去南京看看石溪道人的墓地……

又是開開心心的學習時光。考試滿分,爸爸媽媽有獎勵;競賽第一,爸爸媽媽有獎勵,一有活動就作為代表炫耀……小康和小安表示,寶寶最喜歡考試了!

每次都跟著出風頭被誇誇·爸爸媽媽:我們也最喜歡考試了。

每次都被拿出來當反面典型·大哥大姐:對比太強大,生無可戀。

爺爺摸摸小康小安頭上的毛茸茸,樂呵。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明年去看月亮。”

“謝謝爺爺。”

*

小康小安為了登月遊玩,學習動力滿滿。當然他們也認識了更多的小朋友,領著小朋友來自己家參觀,去小朋友家裏參觀,忙得不亦樂乎。

小朋友們的家,和他們的家,很不一樣。

二戰以後和平的這些年,各國階級差距不斷拉大,這也是爺爺和爸爸極力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好在華夏國整體物價不算高,京城的房價也控制下來。

沒有另外一份記憶中的霧霾和堵車,更沒有那完全西化的摩天大樓。

而京城,作為一個古老的經濟文化國際一級大都市之一,即使這些年來不斷擴建,越來越大,也始終遵循它自有的文化傳統,老城區——四九城也依舊完好地保留著。

依舊是紅墻磚瓦的四合院,依舊是安靜幽深的大小胡同,依舊是愛玩兒的老京城人,依舊是熟悉的京城口音……

小康有空就在老城區晃悠,小安誤以為他要搞事,每次都耍賴跟著。其實小康就是懷念一下曾經熟悉的一切,吃吃地道的老京城美食。

“冰糖葫蘆奧——甜又酸——來一串奧三文錢——”有腔有調的吆喝聲聽不到了,卻有各種品牌正宗的冰糖葫蘆老店。

吃涮鍋子的人多了,什麽都涮,冰淇淋也涮。可那老胡同裏,還是有注意著吃涮鍋不能加任何臟器的小店面,安靜、清幽、樸素……單純就為了吃那一口。

喜歡納蘭詞的人少了。可總有很多人去用心體會“納蘭心事誰人知”。

“年少莫讀納蘭詞,人生最苦是相思!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小安在小康後頭,搖頭晃腦地念,一邊念一邊看小康的反應。

小康不搭理他,同樣前來給納蘭容若的墓地送花的中年人頻頻側目。

瞧瞧這兩個五六歲的小胖娃娃,一看就是“人間富貴草”的福氣長相,估計是跟著家裏那“尋愁覓恨”的哥哥姐姐們學會了,就拿出來念。幾個中年人看著看著,又一起笑。

小孩子哪裏知道?讀罷納蘭詞,才明白人生最苦是相思,最美,也是相思。

卻是不懂,也好。就這樣天真爛漫的,開開心心的,多好。

年少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嘗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說的,就是他們。

*

“小娃娃,你們自己來?家裏的長輩那?”一個伯伯越看胖乎乎的頑皮娃娃越愛,忍不住逗逗。

小康將一束盛開的牡丹花放在納蘭老師的墓碑前,細心地將花朵兒都擺放整齊,轉頭,發現伯伯一身文人氣質,並沒有惡意,嘻嘻笑。

“爺爺去禮佛。爸爸去廣電參加文化會議,媽媽回家看外婆。大哥大姐在公司上班。”

幾個中年人一愣。互看一眼,剛剛那個中年人故意“唉聲嘆氣”:“小朋友不能隨意回答陌生人的問題哦。更不能透漏家裏大人的信息哦。”

“小康知道啦。謝謝伯伯。”小胖臉露出小小的後怕模樣,看得小安牙癢癢。

然而那位伯伯心疼了。

“乖。有關於最近要上映的那個電視劇《長相思》,很多社會知名人士都去廣電局參加會議,小朋友這麽說也沒透漏什麽,別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