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3/3頁)

四九城裏頭最近特別熱鬧,他們的瑞親王殿下好起來了,全世界人高興,大清人高興,四九城裏頭,和其他地方一樣歡鬧,各個富戶人家都搭起來彩棚宴請四九城的父老鄉親們,歌舞戲曲不停。

北北在阿瑪的懷裏,手裏舉著糖葫蘆,吃完一顆不舍得地遞給她額涅,隨即又被街上小販吆喝的糖炒栗子吸引。

“阿瑪,糖糖。”

“好,我們去買糖糖。”

剛出鍋的“糖炒栗子”,外殼深褐油亮,冒著熱氣,飄著異香。剝開後金黃色的果仁露出來,香香軟軟。吃到嘴裏,口感綿軟,味道香甜,老百姓親切地稱它為“灌香糖”,男女老少到了秋天就喜歡這一口,也是北北小格格秋天的最愛之一。

親額涅給買一小包,親阿瑪給剝一個放她嘴裏,北北嘴裏的味道瞬間從糖葫蘆的酸甜變成香甜,沖著他阿瑪甜甜地笑。

保康就感覺,他小閨女笑起來的模樣,甜到人的肺腑,甜到心裏,他的心裏也甜甜。

“我們去看耍把式,好不好?”

“好。”

四九城大大有名的耍把式的地方,自然是天橋,天橋位於西城,之所以叫天橋是因為那裏真的有座橋,南接永定門大街,北接正陽門大街,有橋、曰天橋。

“據說這座橋大約是在元代建的,橋身很高,三梁四欄,橋下的小河就是龍須溝。橋的兩邊欄杆為漢白玉,橋北東西兩側各有一個亭子。專供皇帝出入正陽門,到天壇、先農壇祭祀時使用,因為是天子走的橋才叫‘天橋’。”

“那阿瑪,人都說天橋耍把式,光說不練,真的嗎?”

“當然不是真的。明朝時期,大前門北側的棋盤街熱鬧非常,書上說‘天下士民工賈各以牒至,雲集於斯,肩摩毅擊,竟日喧囂’,由此可見其繁華。到大清進關,凡商民人等,盡遷往南城居。

棋盤街的熱鬧跟著南遷,前門外大柵欄、珠市口、荷包巷直至天橋這一帶的活動區域,老百姓還是習慣稱呼‘天橋’。撂跤的、耍幡的、爬竿兒的、馴獸的、變戲法兒的、說相聲的……每個身上都有自己的絕活兒。”

保康抱著小閨女,護著媳婦兒,躲過擁擠的人群,慢悠悠地講解。

清清默默地注視這父女兩個,只覺得人群熙熙攘攘,人間煙火中她是如此的滿心滿眼的滿足。

北北認真地聽著,只覺得他阿瑪果然最聰明,最勇敢,最好。

母女兩個一起對著保康眼冒小星星,保康開心地笑,又開始他的小自戀。

“阿瑪記得,自己第一次來到京城的時候,和北北現在差不多的年紀。阿瑪和阿瑪的老師,納蘭老師,石溪道人,還有北北的潘雲叔叔,鴻德格叔叔,好多人一起出宮逛街。

耍猴的,人好像是猴子變得;耍幡的,人站在三丈高的杆子上,和杆子頂的彩旗一起迎風飛揚……”

保康滿滿地講述他兒時的一些人和事,聽得清清張大嘴巴,卻又覺得爺當年那麽頑皮,嗯,很正常。聽得北北哇哇大喊,只覺得她阿瑪果然是天下第一巴圖魯,她好崇拜。

南城天橋,即使這麽多年的改革,大劇院一家一家地開,也擋不住它的熱鬧。

民間老藝人拿著白灰面兒畫個圈兒,一套雅俗共賞的生意口兒出來,開始他們的表演。

老百姓看的好,開開心心地給錢。看的不好甭說給錢,不罵街就是好事兒。舉刀的,將一把有數百斤的關公青龍偃月刀關公舞的虎虎生風;拉弓的將一把十六力的硬弓“弓開如滿月”,還來一個“左右開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