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3/3頁)

他是一位什麽樣的人那?他對路易十四的很多政策抱有異議,數次上書國王稱述自己的意見被拒,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的理想,用漢家文化來說,一位書生意氣的理想主義者。

可就是這麽一個人,一個路易十四自己根本不會重用的人,一個只適合做學問教書育人的人,他選出來,給他的王太孫做老師。

博學、高尚、勤奮而富有野心……他將王太孫教導的非常好,超過路易十四預期的好,直接從一個驕傲、任性、蠻橫的少年人,變成一個理想中的君王模板。

費內隆主教嘔心瀝血,將自己所有的理想都寄托在學生身上,渴望著有朝一日學生登上王位,自己成為另一個“黎塞留首相”,進而在自己的指導下重新改造法蘭西……

他忘了,作為一個明君,怎麽可能是書本上的“理想模板”?路易十四一方面因為王太孫在學識與禮儀上的驚人進步而倍感欣慰,一方面深怕這位主教的理想主義會影響到王太孫,便要隔離他們。

此舉引來王太孫的強烈反抗,路易十四為了緩和矛盾,不光答應王太孫很多要求,還按照他的喜好給他選了一位妻子,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小姑娘,美麗、機智、迷人,活潑可愛。

年輕的王太孫與王妃如膠似漆,法蘭西人人皆知的恩愛夫妻,法蘭西的詩人爭相傳唱他們的熱情浪漫——王妃突然高燒、咳嗽不止,診斷為麻疹。王太孫堅持守候在妻子身邊,連續數夜不休。

王太孫的勇敢與忠貞感動了巴黎的每一個人,感動了法蘭西的每一個人,唯獨沒有感動上帝。王妃不治身亡,王太孫悲痛欲絕,不久也病倒,也患了麻疹……

麻疹,另一種類型的當世傳染病,不是路易十四給他信裏的瘧病也不是痢疾。保康對此並沒有多少驚訝。他知道,路易十四有多麽不想承認是他一手導致王太孫殉情的悲劇。

“我理解。王太子殿下……你也理解的,是嗎?”

王太子一口氣喝光酒葫蘆的烈酒,朝後一躺,呼呼大睡。

保康微笑,扛著他進去一個偏殿客房的寢室,吩咐宮人照顧好他,自己慢悠悠地踱步回來主殿,眼望夜空中稀疏的星星,眼望著清華園中乃至暢春園,整個京城的蠟燭光、點燈光,萬家燈火……還是笑。

阿彌陀佛。不知道師祖遊山賞水到了哪裏?什麽時候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