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3/3頁)

一家四口人,帶著三條魚兒回去暢春園,皇上一看,嚯,全魚宴,他老人家也喜歡。

午休起來後保康在小廚房一通忙乎,在一家老下的期盼中端上來八大碗,都是魚,不管是口味清淡的皇太後,還是要喂奶的清清,三四歲的小弘晏,都吃得贊不絕口。

用皇上的話說:“第一次發現草魚也挺好吃。”

皇太後也說:“保康手藝好。一般來說還是海魚的味道更好。”

保康特驕傲地笑。

陪著皇太後去散步,送皇太後回住處,和胖兒子一起洗漱沐浴玩水,清清給兩個孩子講故事,他去書房看看晚上的公文,臨了了,還給師祖寫一封信顯擺一二才回去休息。

穩定期間的大清國沒有大的兵事,康熙四十八年的冬天來臨,皇上只負責祭祀等等活動,一般不大管事兒;保康只做好迎接歐洲大團的準備,他也不忙碌。

咳咳,政務基本都分派給胤禛,胤禛忙不過來還有其他哥哥弟弟不是?還有那麽多要抓住改革的尾巴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文武大臣不是?

反正他們都特不忙,讓人看了特羨慕特想撂挑子不幹的那種羨慕。

冬至節來臨,河水結冰,四九城裏頭開始忙乎著給明年夏天儲存冰,祭祀河神,保康帶著大一家子的閑人們,親友團裏面的閑人們,冰釣、滑冰、冰壺、冰球、冰上芭蕾……

京城裏頭下了今年的第一場雪,他又領著人開始玩滑雪、雪中詩詞、雪中書畫、雪中插花比賽……

等到臘月節來臨,那自然是更會玩兒。冬季美食初賽,冬季運動會,冬季馬球比賽,冬季戲劇大賞、冬季博物館之行……

這次不光他親近的人一起玩,大清的文人墨客、各行大師們一起玩,他還邀請四九城的洋人們、其他各國常駐使節都參與進來。

四九城的老百姓跟著王爺樂哈哈,漸漸領悟到他們王爺的意思:我們大清是友好熱情的國家,是禮儀大國,我們肚大能容萬物,也能容得下來自五湖四海,全世界任何一個友好正值的人們,對大清國抱有善意的人們。

四九城的老百姓懵。

他們平時也就在心裏吐糟一下,表面上對那些洋人真沒直接喊人家“蠻夷”,他們才不會和廣東福建那邊的人一樣鬧騰,難道要有大事兒發生了不成?

那當然是大事兒。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燉肉……等到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家家戶戶放鞭炮拜新年,皇上他老人家頒布消息了。

十八個國家的使節一起來大清,大清國可愛的父老鄉親們,做好接待的準備哦。

不說四九城的老百姓懵,全大清國人都懵。

十八個國家的使節,這得多少人?吃喝拉撒的,娘啊,聽說還有好多皇帝女王親王……雖然他們都小國吧,可小國的女王也是女王不是?

大清人以前只聽說,現在突然要見到了,那是真稀奇。

再一琢磨琢磨朝廷公布的接待方案,注意事項等等,都覺得,皇上他老人家就是太好了,王爺太善良了。

大清國的老百姓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都特“心情復雜”。

以前那法蘭西來了也就來了,他們畢竟送來過金雞納霜,有功勞;英吉利嘛,來了也就來了,畢竟他們國家的那個牛頓先生是真有點水平,可這猛地一下都來了,大清人反應過來了。

甭管法蘭西還是英吉利,還是那沙俄,這些小國擱在以往,那都是來朝拜覲見的,哪有資格和他們平等論交?

康熙四十九年一月十九日,第一批使節團來到天津港,大清人立馬睜大眼睛。

無他,就看看這些人給皇上怎麽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