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2/4頁)

其實……這十年來,一步一步的……就是這麽大,這已經是收斂的。他們在王爺休養好身體後,在王爺出海回來後,在王爺處理政務的時候,不管是誰都怕王爺……都顧忌王爺的脾氣,行為收斂很多。”

保康眼睛微合,目光落在碧螺春清透的茶湯上,好一會兒:“……我確實震驚。”

他在元月十八日的大朝會上,自覺沒他的事兒,正琢磨能不能在大婚前去五台山一趟,面對各位大臣提供的證據,只有震驚。

潘雲眉心一皺。

“王爺,人性如此,和你無關。這也可以說是,一場‘回頭浪’。之前大清的貪汙風氣被皇上雷厲風行地整頓一番,在王爺的強勢壓制下,得到很好的遏制。可是,沒有哪個官員甘心。

書裏有黃金屋,書裏有顏如玉,書裏有千鐘粟……他們靠著幾本書科舉上來舒服了那麽多年,豈能就此罷手?”

“大清這二十年來大力發展技藝和商業,那富裕起來的州縣自覺有了銀子,各個官員們奢靡習慣,講排場擺闊氣大手大腳花銀子,調任其他地方不適應,當然要貪汙。”

“鮮衣美食、燈紅酒綠、狎妓挽娼……哪樣不要銀子?自己貪汙不來就勒索下層官員。下層官員就去挖自己的窟窿,一個看一個的,都覺得自己是隨大流而已,都覺得不拿白不拿。”

保康表情淡然,還頗有些認同地感嘆:“十年寒窗苦讀出來,可不是要好好享受一番?國庫的銀子,又不是他們的銀子……”

潘雲摸摸鼻子,如果他不是遇到王爺……

“讀著四書五經上來的官員,真沒有幾個能應付得來大變革中的大清國的各種問題。有那好的,皇上都用在關鍵的地方,其他地方就顧不上。而這些人不知道處理,只能找師爺、找親朋好友幫忙。

一來二去的,日久天長,他們越發不知道怎麽處理事務,面對被那些人折騰的府庫虧空,政績不明,不管有什麽問題只有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如果有人來查,拿銀子賄賂就是。”

“慢慢的,下面開始糜爛,上頭露出來空隙,他們可不是見縫就鉆?知府、道台檢查的時候,正是盡孝心的時候;督撫兩司大人過境,極盡鋪張之能事;遇到好缺肥差,一個個不惜巨金賄賂。”

保康還是點頭:“很有道理。既然花費巨金賄賂,當然要撈回來,從百姓手裏,從國庫裏。”

潘雲:“……”

王爺還說他受得住?這指不定氣成什麽樣子了。

“有一部分挺聰明的,一開始還挺害怕王爺出手,可是他們又覺得等王爺開始查的時候,他們都退休了,不怕查。”

保康:“……”

一口氣憋在胸口,那個難受,保康豈是能忍下這口氣的人?

看一眼潘雲,對他的小心思心知肚明,笑著說道:“你們都放心,這次快樂大師不會忍。你去找五阿哥胤禛,他估計需要你的幫助……就說,我非常支持他的做法。”

潘雲笑得歡喜:“潘雲遵命。”

“王爺你放心就是,潘雲一定幫著五阿哥將大清官場翻個底兒朝天。”

“嗯,去吧,記得保護好自己。”

“遵命。”

潘雲一甩馬蹄袖,行禮退下,飄逸的腳步好似漫步雲端,可見他心情之好。

保康看著潘雲的背影,只放下一半的心,重新拿起這些資料細細地看,看著這些,更讓他震驚的資料。他怎麽也無法相信,太子會無視國家社稷,做下這樣的事情。

大清官員的俸祿已經比之前翻了一倍,可還是“千裏做官只為發財”。這是人性,那麽太子,圖的什麽?他是太子,大清的未來皇帝,大清國變得糟糕,於他有利嗎?

保康的記憶裏,還是當年那個想方設法去懲治貪汙,送幾位老師出京做巡按的太子哥哥。

擡腳出來樂福堂,慢吞吞踱步,來到毓慶宮,面對太子哥哥等候多時、強自鎮定的模樣,自己在他對面的椅子上坐下來。

沉默片刻,保康緩緩開口:“我記得,那天的大朝上,太子哥哥一開始聽到禦史呈上來的貪汙證據,憤怒裏也有震驚。”

太子心裏一松,剛要說,我也沒想到他們貪汙這麽多……又咽回去,他保康弟弟的眼神兒好嚇人。

保康的心裏怒火翻騰,眼裏不自覺地帶上淩厲,甚至稱得上殺氣。

“大哥擔心我年後清查,迫不及待地開始行動。下面那些官員打著太子哥哥的名義貪汙一百萬,只給太子哥哥十萬……可是,太子哥哥,你委屈在哪裏?”

“保康記得太子哥哥和兄弟們,在石溪道人和姚啟聖的帶領下,去民家探訪的事兒,記得太子哥哥的愧疚,記得太子哥哥說,你要讓大清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保康記得回京的路上遇到貪官,還是當時的索額圖的門人出身,但太子哥哥並沒有徇私,反而自責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