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3/4頁)

胤祉:“……”

他保康弟弟今兒是專門來打擊他的。

可是保康還沒說完。

他綁好箱子後,和胤祉兩個人慢悠悠騎車回皇城的路上,又說道:“唐朝時候郭子儀大將軍出生入死,戰功赫赫,皇帝賜他一個汾陽王府。

王府動工,他閑來無事就拄一支手杖到工地去監工,還特別囑咐正在砌墻的工匠說,砌墻一定要基礎砌的堅固。胤祉哥哥你猜,工匠們是怎麽說的?”

胤祉眼睛一閉一睜,滿臉頹敗:“工匠對郭子儀說,請王爺放心,我們世代在長安城做工匠,不知蓋了多少府第,只見過房屋換主人,未見過哪棟房屋倒塌。”

據說當時,郭子儀聽到工匠這番話,拄著拐杖走了,再也不去監工。這是郭子儀的通達豁達。

據說張廷玉家人收到信後,讓三尺地出來,他鄰居看張家讓三尺,也讓三尺出來,於是兩家之間留下六尺空地,成為一條寬闊的街道,名曰‘六尺巷’,這是張廷玉和他鄰居的通達豁達。

胤祉就嘆氣:“是不是弘晟那小子又犯錯兒了?犯錯兒你就罰。哥哥也不知道怎麽管教他,保康弟弟你看著給教導就是。”

頓了頓,到底是不甘心:“你說哥哥這麽多好物事,就這麽一個嫡子,將來不都是留給他的?他和兄弟們爭什麽?”

接著一聲長嘆:“我也不求他將來怎麽建功立業,他要能有本事守住哥哥和你嫂嫂的這些寶貝,哥哥將來死也瞑目了。”

保康齜牙:“你的時間都花哪裏去了?不知道怎麽管教弘晟,總有時間多陪陪他?”

“陪他騎馬打獵,陪他玩拼圖,陪他做功課……休息天陪他出門逛逛街……不都可以?”

胤祉氣得咋咋呼呼的:“合計保康弟弟在這裏等著哥哥?哥哥就這麽一點小愛好,忙裏偷閑的,偷偷摸摸的。那弘晟在家裏,不都有你嫂嫂照顧?哪裏用得到哥哥?”

保康轉頭看他一眼,眉毛一挑:“合計著,弘晟就是嫂嫂的兒子,不是胤祉哥哥的兒子?你就照顧照顧弘晟能如何?就不是巴圖魯了?就不是威嚴的阿瑪了?”

胤祉:“……行行行。等他下次休息我帶他去逛園子。”

說著話,他又笑出來。

“你還別說,當初要在西郊建設這麽一個公開式園林,那是人人反對。現在……人人樂呵。我聽說那門票都賣到年底了。家家戶戶都當這是一家人最好的玩樂地方,雖然門票挺貴。”

“可越貴越說明它的好不是?一張門票十兩銀子,一天五百張門票,一半用來做園子的維護保養,一半給戶部和保康弟弟回本。現在其他地方也開始建設這樣的園子,這也是一個好買賣……”

胤祉呱呱說個不停,保康就笑:“隨著各種新技藝不斷出來,好買賣多得是。只要勤勞肯做。”

“我之前從羅馬帶回來的那位猶太人,胤祉哥哥還記得不?就是那個拿我開盤口做賭注的那個……”

保康和胤祉細細地介紹猶太人的來歷,他們的生存方式,他們做生意的優勢和長處,又說起歐洲人對猶太人的排斥,說起當年因為黑死病泛濫,很多無辜的猶太人被當成“罪犯”慘遭殺戮……

還說起現在大清和歐洲的貿易往來,阿拉伯人和歐洲人做生意講究的“契約精神”,大清人做生意講究的“一諾千金、誠信為本”……

胤祉聽了一個頭暈眼花,不過他也聽明白了,保康弟弟是說,新時代的大清商人應該“契約精神”和“一諾千金、誠信為本”結合,積極融入世界貿易市場。

到了皇城和皇宮的分叉口,哥倆臨分別的時候,胤祉拍胸膛做保證。

“我琢磨著寫幾本商業方面的書,寫完後拿給你看看,你覺得行就刊發,若是可以,也能放到各大學院裏面給學生們讀一讀。商業,將來每個人都要接觸到,是該學習學習。”

保康哈哈哈笑:“謝謝胤祉哥哥仗義。”

胤祉立馬順杆爬:“這文人寫商業書,可不容易,哥哥為了你舍得‘一身剮’,你下次有好書想著胤祉哥哥。”

保康:“……一定。”

兄弟兩個分開,保康回到宮裏的時候,正好晚食時間,他麻利地抱著給額涅買的胭脂盒,邁開大長腿直奔坤寧宮。

皇上和皇後還以為他今兒又要忙到趕不回來宮裏吃晚食,哪知道他不光及時回來,還說他和胤祉去逛街了,還買了禮物給他額涅。

皇後娘娘打開紅木小盒子一看,果然喜歡:“這個好。民間匠人雖然不會在胭脂盒上鑲金鑲玉的,可這份手藝和用心難得。”

皇上看這份手藝也是贊嘆不已:“要不就說‘高手在民間’?更難得的是我們保康知道給他額涅買胭脂盒了,這是打通任督二脈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