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3頁)

皇上愣愣的。

中原人現在以貂皮為榮,都是因為大清入關帶起來的,盡管他現在對於關外老林子的管制越來越嚴格,可還是擋不住人們的“喜愛之情”,其中渲染出來的巨大利潤。

“玄燁明白了。羊毛、羊肉、牛羊等等,都大有可為。”

“之前玄燁生怕人都去挖礦,關外勘測出來的礦脈都瞞著。缺煤炭,山西也沒去挖,暫時都從其他地方運過來。保康臨走之前提一句‘太陽能’,黃履莊已經研究出來眉目,關外是太陽充足的地方,正好。”

“……保康的身體情況?”

師祖眉心一皺隨即松開。

“阿彌陀佛。需要休息大半年。”

皇上的眼裏閃過擔憂。

“保康和姚啟聖說的話,玄燁明白。如今大清各地方大融合,玄燁也需要幾個皇子娶其他地方的媳婦兒。”

“只是漢家的大家士族,鑲黃旗的範文程、馬得功、洪承疇、劉良臣、郎位、馬光輝、田雄……這些漢家大家族,都不被中原人認可。”

“正黃旗的金玉和、左夢庚;正白旗的何智機裏、曹恭誠、徐大貴、夏成德、宜永貴、孫得功、孫可望……也都不大合適。平定三藩,漢軍河西四將功勞甚大,玄燁本打算嫁一個公主。”

皇上犯難。

師祖略一思考也就明白,漢家大臣裏,之前幾個資歷夠的,投降大清的人,都被認為是“變節”,不說耿精忠、吳三桂這些人,就是洪承疇,範文程這個範仲淹的後人,也都不被中原人認可。

而現在朝堂上的漢家大臣,大多底子太薄。陳延敬,他的山西礦家子的出身恐怕不足以服眾;李光地,資歷有點不足。張英……倒是合適,可太合適了,估計皇帝又要顧慮朝廷平衡……

但是,首先是小徒孫喜歡。

師祖對於這一點,絕不松口:“保康的婚事不著急。他自己喜歡就好。”

“蒙古的、漢家的、沙俄的、西班牙……他喜歡就娶。”

皇上非常驚訝,眼睛睜大。

“西班牙的?”

“嗯,保康答應了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聯姻要求。”

皇上:“……”

熊兒子只管答應得利索,知道他為了安排一樁大清和沙俄的聯姻,廢了多大功夫嗎?要不是沙俄聯姻這個開頭鬧得,漢家大臣能敢說他“偏心”?

一個個的,不就是要逼著他,娶幾位漢家兒媳婦?

都說皇上都能讓宗室聯姻蠻夷沙俄,漢家姑娘就可以做皇子福晉。

都認為他重點關注北方是因為聯姻了沙俄。

皇上有嘴難言,只能認了這個“偏心”。這也是皇上下定決心娶個漢家兒媳婦的原因之一,只要家世好,中原人認可就行,不在旗也沒事兒,可以擡旗。不在上三旗也沒事兒,可以擡進上三旗。

關鍵是“合適”。

可皇上也知道,他的“合適”,他汗阿瑪不一定這麽認為。就好比他認為,覺爾察家,不管達海那一支,還是安費揚古那一支,都挺合適,不管是政治需要,朝堂平衡,姑娘人品……哪兒哪兒都好。

皇太後和皇後也都喜歡,可師祖就是不大樂意。

好吧,索額圖鬧出來,他才知道那些有關於當年的,似是而非的“傳說”,他能怎麽辦?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連個只言片語也沒留下來,更沒有任何正式的文字記載……

雖然他很想不管這些真真假假,可他沒想到大阿哥和太子那麽激烈地反對。他們知道,覺爾察,代表的就是“中立”嗎?他們知道覺爾察家不會因為做了保康的妻族,就偏心保康這一邊嗎?

可不管怎麽說,事情鬧成那個樣子,皇上也沒奈何。

順從皇後的心意,結親瓜爾佳家的倭黑,甚至鰲拜的後人這一支,皇上更不樂意。

皇上寧可在蒙古和漢人裏面給熊兒子找媳婦兒。

皇上細細地解釋給他汗阿瑪聽:“當年,太~祖皇帝規定瓜爾佳家的信勇公費英東、鈕祜祿家的弘毅公額亦都,配享太廟,就在太~祖靈位的兩側,兩家人,世世代代和大清國共榮華,共休戚,玄燁都記得。”

“五大將軍,永遠護佑大清一朝。玄燁本打算等將來……他們兄弟給恢復鰲拜後人的一等公爵位。”

所以,他再怎麽打壓滿蒙王公,真沒有要怎麽打壓這兩家,這五大將軍家。

師祖表示明白。

知道皇帝除了覺爾察家,根本不能接受保康迎娶其他四大家的姑娘。

“胤祉確定娶董鄂家彭春的姑娘?”師祖問得隨意。

“……嗯……”皇上趕緊補充一句,“詔書還沒下。”

“董鄂,何和禮一支,另一系,皇帝記得給安排好。”

皇上:“……”

何和禮一支,另一系,那是何和禮的原配妻子,當年……哎,因為太~祖皇帝的一腔熱情,好好的東果格格稀裏糊塗嫁了,何和禮稀裏糊塗娶公主了,結果,何和禮的原配妻子一怒之下領著部族壯士打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