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5頁)

光溜溜地站在太陽底下,卻不敢直面太陽的明亮耀眼。

太子徹底委頓。

等到他保康弟弟派人從五台山送來“兩個人”,一路敲鑼打鼓吹吹打打的,從宣武門進來皇城,他更是感覺,自己連見一面保康弟弟的勇氣也沒有。

可是他面對保康弟弟的質問,可以逃避;面對他汗阿瑪的問題,如何逃避?

…………

皇上一邊品茶,一邊觀察太子的反應,一會兒握緊雙拳鼓起勇氣,卻“鼓”到一半兒泄了氣;一會兒滿臉紅漲地咬牙,卻咬牙到一半兒就傷痛地放棄……

皇上不催促,也不說“汗阿瑪都知道,你且下去”的話,皇上只盡力理解十二歲的小少年因為這件事受到的打擊,耐住性子等候。

這小半年發生的一切,如果是沒有跟著南下和北上,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太子,遇到一個宮女猛地沖出來慌亂之下來不及阻止,忘記吩咐侍衛行動,最後驚嚇過度嚇暈過去……皇上或者會理解一二。

可是,明明在大清和沙俄的戰事中,他們兄弟都親自去過戰場,都親眼目睹戰場上的屍體堆積如山,血流成河。

這樣的太子,還會被一個宮女嚇住,還嚇暈過去,皇上怎麽也無法告訴自己,太子只是因為事情牽扯到他的母親而失去方寸。

更何況,還有那一連串的後續,習慣性地裝著弱勢哭泣……

皇上怎麽也無法相信,這是他費勁心思教養出來的太子。

唯一的解釋,在那麽一刻,太子心裏對皇後的忌憚,對他保康弟弟的忌憚心理猛地竄上來,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他認為這是一個天賜良機——就算不能廢了皇後,也可以趁機打壓皇後和鈕鈷祿家,打壓他保康弟弟的威望……

所以他選擇性“忘記”顧及大局和皇家顏面,他選擇性“忘記”他保康弟弟對他的好處,“忘記”皇後對他的一慣寬讓。

就算不看保康,皇後有對不比起他的地方嗎?毓慶宮的情況,這些年來皇上不止聽一個人隱隱約約、含含糊糊地說過。唯有皇後,一個字也沒提。如果皇後要對付太子,就憑皇後的手腕,太子這十二年來能在宮裏過得這般舒服?

太子是他親自冊封親自養育的太子,赫舍裏皇後是他的原配皇後。可現在的皇後也是他親自冊封的皇後,保康也是他的嫡親兒子,太子在那一瞬間,哪怕誰都不顧及,只要稍稍顧及一下他這個汗阿瑪的感受,就不會將事情鬧開。

按照太子的聰慧,這些年接受的太子教導,他可以有幾十種方法,更好地解決一個宮女的瘋狂,可他沒有。

內務府?上三旗包衣?呵呵,他們還真不愧是最了解太子的人,真不愧是對太子“忠心耿耿”。

他還沒死那!

皇上此刻回憶當時的情況,回憶自己當時的心情,那份失望悲哀的痛苦不堪,怒火滔天,已經可以平靜以對,可是皇上認為,他非常有必要和太子好好談一談。

皇上放下手裏的茶盞,定定地看著太子。

太子感受到他汗阿瑪的目光,一擡頭,看見他汗阿瑪的臉色,登時什麽也不去思考,麻利地跪下。

“汗阿瑪,保成錯了,是保成誤聽人言……”

皇上:“……”

“汗阿瑪……”

皇上再也忍不住,手裏的茶盞猛地摔出,落在太子的身邊的地磚上,“砰”的一聲脆響,茶蓋和茶杯、茶葉,水跡迸濺開來。

皇上手指著太子,手指顫抖,渾身都顫抖。

“‘你’錯了……真不愧是朕的好兒子,你……”

下面的話皇上說不出口。

皇上只感覺,他被無窮無盡的失望淹沒,被無窮無盡的悔恨淹沒。

皇上面對太子那迷茫驚駭的眼神,眼前一黑,好似一腳跌進黑暗深淵。

鈕鈷祿氏到現在都沒有說一句“赫舍裏氏錯了”,赫舍裏氏到死也沒有後悔,她甚至在臨產前還和鈕鈷祿氏特意見一面。

就是上次鈕鈷祿氏面對他,也沒有說一句赫舍裏氏的任何不是,沒有趁機說任何辯解之詞。

她們都知道自己做了什麽,她們都有自己的擔當。可是他的太子,赫舍裏氏拼著一命生下來的太子,就能說,“他的母親錯了”……

多麽的諷刺。

連最基本的“死者為大”“為尊者諱”,也不知道嗎?

皇上越想越痛苦壓制窒悶,赫舍裏氏臨終之時的面孔在他的眼前浮現,皇上心痛如絞,淚流滿面。

…………

這次的父子談話,皇上堪稱“出師未捷身先死”——太子被他汗阿瑪的表現,嚇得口不能言,身不能動;皇上沉浸在當年的一樁樁一件件的回憶中,再也撐不住。

一時間滿朝滿宮都放下所有的糾葛矛盾,一起關注皇上的病情。保康收到他汗阿瑪病倒的消息,趕緊帶著他的弟弟們朝京城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