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2/4頁)

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一邊黑著臉大喊“皇上英明”,一邊內心裏咆哮:“皇上你是要鬧哪樣!皇上你是要鬧哪樣!”

皇上:“……”

皇上也想咆哮。你們誰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啊?你們光叭叭叭朕這個不周全,那個不正確,你們倒是說一個方法出來啊!

心裏頭也知道這般下去,不光太子和他的矛盾越發嚴重,孩子們之間的融洽也很可能不復存在,可皇上實在沒有更好的辦法。

氣急敗壞的皇上找到他汗阿瑪。

“自古以來,情之最親者,莫如父子。每一個孩子,我都疼愛,對太子尤甚。太子天花過後,偶染小病,我便急得坐臥不寧、寢食難安。

我每次外出,都不忘日日問候太子日常起居,擔心他留在宮中想念汗阿瑪。有時太子對及時回信的事不太重視,我便十分焦急……我顧念太子失母,對他煦嫗愛惜,太子自幼讀書、聰慧好學、滿朝文武贊譽其孝順恭謙,禮儀周全……”

師祖耐心聽著,聽完後,面對皇帝那個不甘心的模樣,只說:“關外八大貝勒共同治國理政,是錯?中原皇帝集權,預立儲君,一定是對?”

“阿彌陀佛。”

皇上:“……”

皇上不光沒得到他汗阿瑪的安慰,還被他汗阿瑪拋來兩個問題,人直接就傻了。

立愛子,立長子,立嫡子,立幼子……這一直是中原政權無法解開的繼承矛盾,從夏商周到現在,一直都是。

八大貝勒共同治國理政,共同選舉繼承人,這一直是關外滿洲傳統,從努爾哈赤做大汗,到皇太極,到先皇,都是。就是皇帝當年做太子,也是先皇先有了決定,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全體通過,才正式冊封。

皇上愣愣地看著他的汗阿瑪,眼睛睜大,嘴巴張大,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能說,他不光是拉攏漢家文人士族,他還是顧慮愛新覺羅家男子的壽命長短,顧慮自己當年突然做太子,突然做皇帝的辛苦,才這般著急要豎立皇太子的太子權威嗎?

他能說,他也是思慮長遠,不想皇家有之前朝代的皇子們為了爭皇位引發的爭鬥,不想再有當年睿親王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爭位的事情,才打定主意冊封太子的嗎?

此時此刻,面對眼前的困局,皇上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師祖看他一眼,心裏一嘆。

師祖知道皇帝為難,皇帝又要抓住皇權,又要做慈父,還要做有太子做繼承人的明君,又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又愛名聲……

師祖只提一句。

“前幾天,貧僧和保康看《蒙古黃金史》,保康突然很驚訝地說,當年成吉思汗當年出征在外的時候,是公主監國。”

皇上:“……”

晴天霹靂!!

皇上都能想到他熊兒子的原話。

“師祖,成吉思汗當年出征在外的時候,是公主監國!師祖你看這一段,‘一般事情由木華黎具體負責,凡遇到大的事情都得向阿剌海別乞請示,然後才能辦理’。師祖,《元史》上還說:公主明睿有智略,師出無內顧之憂,公主之力居多……”

皇上就感覺他的耳朵邊轟轟作響,腦袋裏也轟轟作響,皇上只想抱住他汗阿瑪的大腿大哭一場。

“……玄燁是夢想公主們出嫁後都親政一方,統領一方,玄燁真沒想過她們監國。”

皇上呆呆的,皇上表示他是真的冤枉,他是真的委屈。

師祖表示理解。

“公主們學習,一開始是保康的主意。保康在五台山長大,沒有多少‘男女有別’的意識。保康喜歡五台山上的女子們和兒郎們一樣能幹,像星辰一般搖曳多姿、絢麗奪目。他對京城的規矩很不適應。”

不適應,有的人改變自己去迎合,有的人改變其他人適應自己。保康從自己身邊開始改變,提議姐姐妹妹們都一起學習,和哥哥弟弟們一樣的學習。

皇上表示他沒有怪責熊兒子,他理解熊兒子,他樂意寵著熊兒子;皇上重重點頭,他汗阿瑪能理解這一點沒責怪他,把他感動的眼淚冒出來。

師祖:“……”表示滿意,接著說道:“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儒雅穩健,草原文化雄悍剛烈。大清進關,吸取元朝的教訓,積極融入中原文化,這是對的。可有一點無法忽視,各個民族,各種文化目前的交流、碰撞、融合……”

師祖和皇帝細細講明白,這是交流、碰撞之後的融合,不光是矛盾。融合的過程,不是“一加一等於二”,不是一邊培養所有的皇子們,一邊冊封太子。

大清進關,除了關外人和關內人的矛盾,各種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之外,還有恰逢全球大航海結束,世界大變化……

作為一個“恰逢其會”的皇帝,你要不想做昏君,走的每一步都必須謹慎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