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4頁)

遊學二十年,結交天下志同道合的人,當然也有不少看他不順眼的人,他的名聲傳遍天下,可他居無定所、三餐不繼,還有刺殺不斷。

“你看,老師的一輩子,就是這麽坎坷。”顧炎武牽著小學生的手,慢悠悠地沿著小河散步,語氣感慨:“老師本想著,一輩子就這樣了,作為一個遺民,不管天下大勢如何,堅持不和朝廷合作,不出仕做官……”

“老師也沒想到,臨到老了,還有你這麽一個小學生。還是才剛剛五歲的小學生,你說說,等到你長大,還有多少年哦?”

保康:“保康五歲了。”

模樣認真,小嗓門清脆,眼睛瞪得溜兒圓……顧炎武心裏笑:“是啊。才五歲,至少還有五六年才是長大,老師等你娶媳婦有得等哦。”

頓了頓,“老師本有一個學生,是蘇州潘家的潘耒。老師也不求他不出仕,只求他不去做徐乾學的門客。”

娶媳婦?蘇州潘家?徐乾學?娶媳婦先不說,蘇州潘家讓保康立馬聯想到他的小伴讀潘雲,而徐乾學,他也聽說一二,三舅舅在上封信裏有提到徐乾學和明珠明爭暗鬥的事兒。

“老師,徐乾學,徐元文,徐秉文,都在朝廷做高官,保康的納蘭老師還和徐乾學有關系。保康還聽說,江南徐家因為他們的關系現在風頭無二,擁泵甚多。老師,徐元文,徐秉文保康沒聽過,徐乾學……不大對勁。”

保康小鼻子皺巴,擔心徐乾學的事兒影響到老師的名聲;顧炎武一愣,隨即就明白過來,他本就對徐乾學意見很大,此刻更是不由地火氣升騰,只是在小學生的面前克制著。

“老師知道了,老師來處理。保康不要牽扯進來,明白不?”徐乾學的事兒估計牽連不小,顧炎武怕小學生夾在其中左右為難最後名聲受累。

保康知道老師對他的維護,嘻嘻笑:“明白——”

笑容燦爛,看向老師的眼睛亮亮的,顧炎武哈哈哈大笑,笑聲暢快。

…………

世人都說,顧炎武的外甥怎麽可能不是好官?可事實就不是如此。可是事實,誰去在乎?沒人在乎顧炎武和他外甥的關系非常不好,皇上也不在乎。

保康沒有因為徐乾學是他老師的外甥而“法外寬容”,顧炎武也沒有因為那是他的外甥而“法外維護”。師生兩個“心有靈犀般默契”,手牽手漫步小河邊,都覺得特舒坦,特開懷。

夕陽褪去,夜晚即將來臨,余姚隱溪河支流上一河的小星星在竊竊私語,三三兩兩散步的人群,一片花瓣兒、一片樹葉飄落……一起隨水流淌,河面上的水氣蔓延開來,蟲鳴聲婉轉起伏…………

兩個人聽著,看著,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大。

他們看風景,風景也在看他們,一起融合為這毓秀風物的一部分。

顧炎武老師因為小學生的問題,講述自己的一生,心底深處遺留的幾分不甘憤怒不知不覺中散去。

保康眼前的風景朦朦朧朧,跟隨老師的講述朦朦朧朧的心神,此刻也是清透澄澈。

等到晚上的時候,保康和師祖說起來這個事兒,又想起他汗阿瑪對徐家三兄弟的贊譽過大,很是不明白。

“汗阿瑪借著徐家三兄弟,和老師傳遞友好的小信號,可是三舅舅說,徐乾學不是好官,師祖。”

師祖剛剛已經和顧炎武談過這個事兒,面對小徒孫的糾結,再解釋一遍。

“徐乾學為人機敏,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還有一個叫‘顧炎武的舅舅’,皇帝本就喜歡學問才識俱佳的人,徐乾學的仕途一帆風順,從日講起居注官、《明史》總裁官、侍講學士、內閣學士一路高升。”

“他的高升本身就是一個信號。看似徐乾學沒有政績,沒有功勞,可是皇帝為了鞏固大清基業,要籠絡漢族知識分子,又要禁止漢家學者文人聚會結社。徐乾學廣泛招納幕賓,名義上是為了修史,實際上很吻合皇帝籠絡明遺民學者的政策,幫了皇帝的大忙。”

保康:“……”

保康端著他的牛奶杯一動不動:“師祖,徐乾學的做法,汗阿瑪知道嗎?”

眼睛瞪大,好似要生氣的樣子。師祖微微笑:“徐乾學作為天子近臣,又一心向往權勢,身上怎麽可能幹凈?只是目前,明珠、索額圖、法喀、還有佟家都勢大,徐乾學還沒有太出格,顧炎武先生現在出手攔住正好,再晚些……就是三難。”

“三難?保康不明白。”

“嗯。先喝牛奶。”

保康端起來他的小魚兒牛奶杯,仰著脖子一口氣喝完,又乖乖地去洗漱間漱口凈手,爬回床上:“師祖——師祖——”

師祖因為小徒孫著急的小樣兒又笑。

“皇帝現在不光是漢文化治國,還要用漢人治理漢人……各種小道道。江南文壇領袖,黃宗羲的弟子兒子進京後只做布衣修撰《明史》不做官,王夫子的後人也不配合皇帝,唯有徐家三兄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