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3/7頁)

台蘑燉山雞,最優質的台蘑和山上的小野雞燉出來,用大阿哥的說法:“味道棒極了!”

過油肉,色澤金黃鮮艷,味道鹹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裏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用胤祉的說法:“味香肉嫩,和京城的不一樣的好吃。”

可能是此刻用飯的不拘束,也可能是五台山完全不同於京城的氣氛和水土,皇子們都說好吃,都和他們的保康弟弟/哥哥一樣吃得腮幫子一鼓一鼓的。

五碟子小素菜分別是豆角炒山藥、蕎面碗托、辣椒清炒魚魚兒、過油山藥、土豆燜魚魚兒,這些他們在宮裏也有吃過幾樣,可五台山的水土養出來的作物,用五台山的水火做出來,就是味道不一樣。

特別是蕎面碗托,觀之晶瑩光亮,粉白微青,質地精細,柔軟,光滑,細嫩,清香利口,吃起來那個叫風味獨特,加上山西老醋,加上新采摘的辣椒做的醬,再加上山西特有的紫蒜“金不換”,這味道——絕了。

吃一口蕎面碗托,就一口新鮮的“金不換”,就連皇上都吃得忘記賭氣的事兒,贊不絕口:“這個辣椒不錯。在京城忘記試吃了,沒想到來到五台山吃到了。”

瞄到熊兒子驕傲的小眼神,皇上吸吸唇齒之間的辣味兒,擦擦額頭的細汗,哈哈哈笑:“我們都今兒沾了保康的光了。”

保康大眼睛一眯,一擡小下巴,那意思,大喇嘛和師祖給保康種的。

一桌子的人都笑,皇子們發現他們的汗阿瑪吃蒜,而師祖和保康弟弟/哥哥只是因為身在佛門不能吃,他們也都放開對口氣問題的顧忌,吃一口飯菜就一口新蒜瓣子。

緊實的口感,辣香美的獨特味道,辛辣刺激的過癮,真的好吃?!!大阿哥當即不滿足地問道:“保康弟弟,這個紫蒜好,能運送一些進京嗎?”

桌子上兩頭今年的新蒜只剩半頭,蒜皮紫紅水靈,頭肥瓣大,辛辣味濃,包衣緊密,看著就特好吃,可調味又可作藥,只是產量稀少,只在山西應縣有種,因此又叫“金不換”。

哥哥弟弟們喜歡,保康自是答應:“可以運送一部分進京。大哥還可以試試過油肉和澤州黃米一起吃。過油肉的湯水搭配剛出鍋的米飯一起吃,也是山西一絕味。”

大阿哥愣怔,其他的皇子們也愣怔,這吃法他們真沒吃過。

大阿哥正長身體的時候,一桌子的人就屬他飯量大,聽到保康弟弟的話猶豫片刻又盛半碗米飯,用湯勺連湯帶肉舀一勺子過油肉,一嘗,果然——好吃!

他都不用說話,享受的表情就表示出來了,其他皇子們自然要嘗試。

皇上無聲地笑。

這些小孩子們在宮裏精細地養著,蔥蒜等等帶味兒的食物都不碰,哪裏體會過就著新蒜瓣子吃飯的美好?更不要說直接湯汁泡飯這般豪放的吃法兒。

一桌子人對著美食就著大蒜甩開膀子大吃大喝——咳咳,作為一名優雅的愛蒜人士,花生醬、茶葉沫吃吃是必備的,溫牛奶和山楂水也是必備的。

清理好口腔,哈哈氣,嗯,不錯,口氣清新,很可!

挺著小肚子坐下來悠哉哉地品嘗五台山上的甜品,不需要時刻注意禮儀,也不需要時刻擔心警惕有人看著自己,更不用計算著待會兒上課的時間……這日子太美了。

當地糕點玫澄鍋盔,一種面制爐烤的糖餡餅子,鍋盔中的上品,圓邊長方形,每個重貳兩,表面呈黃紅色,看著聞著就知道它的香甜酥脆。

師祖拿刀給一切八份,一人一份,手捏兩邊,自然張口,一個個,都是滿心愉悅,滿臉享受。

內瓤起層,利口不粘牙,入口細嚼,又酥又脆,吃完後回味一番,甘美香甜。

漱口靜坐念一遍飯後的經文,起身散步,聽著保康弟弟呱呱說吃山西菜的小竅門,更是人生一大樂趣。

“做過油肉,最好用熟板豬油,關鍵是掌握好過油的火候。魚魚兒是鄉間百姓粗糧細做的一種日常食品,光看做飯的人搓魚魚兒耍出來的功夫,就是一種美美的享受。”

“吃面吃烤肉一定要有蒜。山西面食多,肉食也多,所以對於蒜幾乎是家家必備。生蒜、熟蒜、腌蒜……各種吃法兒都有,這個時候新鮮的蒜就直接吃,喜歡之人拿新鮮的蒜當水果吃的也有……”

“吃最香的面食,嚼最辣的蒜頭,蘸最酸的醋,喝最烈的酒……”愛吃的人光說也是唇齒生香,津津有味。今兒的每道菜都說完,眾人聽得滿臉發光,最後說到甜品鍋盔,保康更是對此有一個非常高的評價。

“鍋盔有空心的,可以夾著鹵肉吃,也有糖心的。都是久存不壞,放一個月味道也不跑,當地人出門都喜歡攜帶幾份,堪稱居家旅行必備。等明天我們下山玩,你們就可以看到了,空心鍋盔夾著鹵肉連湯帶汁,特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