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3頁)

整個帳篷都好像安靜了下來,呼吸可聞,心跳“砰砰砰”。

師祖抱著小徒孫,拿一件自己的袈裟給他披上,沒有鞋子又怕初春的晚上地面寒氣重,幹脆就這樣抱著小徒孫坐在皇太後的對面。

皇太後剛剛緩和些許的一顆心,被眼前這份祖孫相親相愛的畫面刺激,瞬間又是肝火上升。

皇太後冷冷一笑:“保康阿哥說,你要承擔。我且問你,你師祖當年拋家舍業出家,一走二十年,對也不對?”

保康小心肝兒一顫,極力穩住自己的聲音:“阿彌陀佛。於事情來說,凡事有因有果;於師祖個人來說,人各有志;於家、業來說,真的非師祖不可嗎?師祖不出家,情況會更好嗎?”

“保康相信,師祖一定努力又努力過。”

保康目光清明,保康相信他的師祖,不是不負責任的人。

師祖心裏微嘆。

皇太後袖筒的手輕輕顫抖,卻還是有一口氣憋在喉嚨口,如鯁在喉般不吐不快。

她目光定定地注視著這個人懷裏的小胖娃娃,一字一頓地說道:“二十年前,保康的師祖尚且年輕,家裏母親年邁,妻妾年輕,兒女年幼,外面家業不穩,強敵環伺,可你師祖一走了之……保康來說,對也不對?”

保康的眼睛微微睜大。

師祖雖鎮定從容不懼任何言語,但擔心小徒孫為難。

外面的三個人,一顆心也提到嗓子眼,生怕保康說出什麽對或者不對。

保康感受到外面之人的反應,更加感受到皇太後那份緊繃的不甘,師祖的愛護和自責。

保康擡手打一個佛禮,念一聲“阿彌陀佛”,這次是表情傷心、難過,聲音低沉、輕緩的。

“保康對師祖,只有心疼。保康只想知道,師祖當年,到底經歷了什麽?”

“保康對師祖,只有心疼”“保康對師祖,只有心疼”……小孩子對他師祖的信任,對他師祖的感情,盡在一言中。

師祖的心一顫。

皇太後的心一震。

外間裏,皇上、裕親王、蘇茉兒姑姑再也忍不住,眼淚磅礴。

沉默中,皇太後的眼淚出來,聲音恍惚:“保康說,對於先皇,保康的汗瑪法,保康最為熟悉。我就問一問保康:當年先皇,第一次廢後,引起朝野震動,滿蒙關系緊張,第二次還要為情廢後,對也不對?”

保康正因為他師祖的事情心情不大好,聽到皇太後提起先皇的事情,打個佛禮,一個深呼吸收斂心情,正色道:“當年太宗皇帝驟然駕崩,先皇六歲,在紛亂中登極為帝,恰逢前朝大亂,大清入關,定鼎中原。”

“十四歲倉促親政,基本統一中原,和善蒙古治理西藏,對中原漢人采取采取懷柔政策,招降彌亂安穩人心;

整頓吏治,派巡按出巡各地方懲治貪汙;禁止圈地,放寬逃人法,免除最讓百姓憤怒的三餉稅賦;重用漢官,鼓勵開荒……”

保康一項一項地列舉先皇的政績。他認為,明末清初,那個改朝換代中兵荒馬亂、動蕩不安的年月裏,先皇作為同樣迷茫沒有方向的人之一,親政後卻能快速地穩定朝廷形勢,極大地穩定大清初期的社會局勢,這就很了不起。

解決前朝遺留下來的南北文人士族黨爭問題,贏得天下百姓的心,同時開啟大清以漢文化治國的政治大格局……一樣樣舉措,不管世人怎麽評價先皇的為情癡狂,可都不得不說一句,先皇是一位好皇帝。

“可是,先皇的這些正確舉措,和當時的滿蒙勢力相對,和當年的太皇太後代表的科爾沁蒙古也是相對。先皇的登極不由自己做主,婚姻不由自己做主,政事後來有自己做主,卻要面對所有反對他的人,有心無力。”

“歷史進程中,每一個拐彎的地方,都要有先走一步的人付出代價。先皇明智,他面對滿蒙的有功之臣,面對自己的親人,付出他自己的代價。”

所以,既然先皇的婚姻本來就是一場政治聯姻,政治變化中的其一,何來對和錯?誰能簡單地去論斷其中的對和錯?

“保康認為,先皇承受了自己可以承受的時代重任,無力再承受自己的政治婚姻,既然是表親,選擇和離,各自男婚女嫁,不好嗎?”

滿蒙聯姻有很多種方式,為何一定要說先皇應該娶哪一個表妹做皇後?

臨終之際留下四位有能力的輔政大臣治理國家,給國家選好繼承人,還有深明大義的太皇太後教導照顧繼承人,延續大清朝國祚綿長……

“阿彌陀佛。保康所知的先皇,是一個人,一個鮮活的人,歷朝歷代中的帝王中活得最鮮活的一個人。可是他個人的力量,縱使是一個帝王,面對時代交鋒中的洪流滾滾,只有那麽多。”

“阿彌陀佛。”

保康聲音低低地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