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3頁)

“我再等一個時辰,一個時辰,你們做好隨時出宮的準備。”

皇後娘娘眼神淩厲,渾身氣勢勃發,說完這句吩咐,人就去了裏面的暖閣裏準備午休。

午休,用完膳,精精神神地去見她兒子……皇後娘娘在宮人的伺候下脫去正裝,在小榻上躺好,不一會兒就進入淺眠。

親近宮人們躡手躡腳地出來暖閣,你看我,我看你,都著急,著急見到他們的小阿哥,著急宮裏的形勢,生怕娘娘一個忍不住一個人就要出宮。

剛剛那位大宮女眼睛一眯,一咬牙:“嬤嬤們守住娘娘,我去找梁九功和蘇茉兒姑姑。”

皇後娘娘的奶嬤嬤一把拉住她:“要去可以,切記不要給太皇太後和皇太後看到。”

大宮女面色凝重地答應一聲“哎”,擡腳就出來坤寧宮,直奔慈寧宮而來。

途中遇到毓慶宮太子殿下的奶嬤嬤,內務府總管大臣淩普的妻子,兩個人目光交錯,隨即各走各的路。

都是去慈寧宮。

都是偷偷去找梁九功和蘇茉兒姑姑……

“夫人好。”

“璇璣姑娘好。”

兩個人互相行禮問好,一派“和諧”。

毓慶宮的正三品夫人、太子殿下的奶嬤嬤,太子殿下一出生就喂養太子殿下,是太子殿下八個奶嬤嬤中最受太子殿下喜歡信重的一個。

皇上誇贊她為人樸素正直,溫厚老實,不光給予她娘家和夫家厚厚的賞賜,在要封賞太子殿下的時候,還讓這位奶嬤嬤的夫君做內務府總管大臣,一般只有皇帝的親信大臣或者主要的宗室貴族出任的內務府總管大臣。

坤寧宮的大宮女璇璣,出身滿洲鑲黃旗包衣世家的高家,外表看著一般清秀不大出眾,可她為人聰慧,做事機靈,且有勇有謀,這幾年坤寧宮的外事一般都有她出門打理,滿宮的人沒人敢小瞧她。

宮人們稱呼她“鐵頭璇璣”。皇後娘娘不理事,唯一的小阿哥被送到五台山,皇上除了白天經常來坤寧宮坐坐,也只有初一十五的晚上來坤寧宮,可坤寧宮在後宮中誰也不敢慢待,就有璇璣姑娘的功勞。

這樣的兩個人一起來找梁九功和蘇茉兒姑姑,其中意味不用言說。

不光是皇後娘娘因為小阿哥等候在正陽門的事情方寸大亂,毓慶宮裏頭也方寸大亂。

兩位得力的宮人都明白過來,可他們都怕自己主子鬧起來,時間不等人。

兩個宮人各自想辦法,都想要搶先見到梁九功或者蘇茉兒姑姑且不提,皇後娘娘為了給兒子一個好印象安心午休用午膳也且不提,慈寧宮裏頭太皇太後和皇上守著昏迷的皇太後也不提……

毓慶宮中,宮人們將太子殿下摔碎的花瓶兒等等瓷器碎片打掃出去,又偷偷摸摸找到內務府總管大臣,趕在皇上沒發現其他人不知道的時候給換上一批……

親近宮人有條不紊的忙碌,太子殿下本人卻盤膝端坐在他外書房的地磚上,面色恍恍惚惚的好似神魂出竅,遠看之下整個人都好像石化一般,好似面對宮裏,京裏的這一切都沒有了知覺。

正陽門,自從元朝定都,到明成祖從南京應天府遷都,下詔大力營建宮殿和城垣,正南門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明英宗年間再次大規模修建京師城垣城門,修築甕城、箭樓、東、西閘樓,並疏浚城壕、建造石橋、牌樓,形成現在的“四門、三橋、五牌樓”格局。

三百多年來,正陽門因兵燹或失火多次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多次重建、修繕,可有一點沒變。

門洞五伏五券拱券式的城門,開在磚砌堡壘式的城台正中,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專走龍車鳳輦。

太子殿下無法想通,不,應該說,他做夢也想不到,他的保康弟弟回京,要走正陽門。

城台高三丈六,城台城磚海墁,城樓為灰筒瓦綠琉璃剪邊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樓脊飾龍頭獸吻,檐柱、老檐柱、金柱,三層柱子朱紅梁柱,金花彩繪……周圍的廟宇、甕城、箭樓、馬道……布局合理,造型莊嚴,氣勢凝重……

太子殿下閉著眼睛也能描繪出來正陽門的具體樣子,那是他在書本上看到的樣子,可即使在書本上簡單地畫出來,它也是那麽的高大華貴、巍峨壯麗、高不可攀……

它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道路!

可是,他的保康弟弟要走!

太子殿下感覺他的腦袋幾乎要炸裂,雙手抱著腦袋,五官扭曲,牙齒要緊……心裏不停地念著:“保康弟弟、保康弟弟、保康弟弟……”

承乾宮裏,貴妃娘娘耐心地安撫胤禛小阿哥,可是胤禛小阿哥想要去毓慶宮和東三所看望哥哥們,還想跟著皇上去迎接保康哥哥,實在定不下來心。貴妃娘娘急得額頭冒汗,幹脆強行領著他進暖閣裏面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