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3/5頁)

“記得。潘雲記得有空下山找你們。”

“對,這樣說話才對。”

“……”

“……”

保康聽著他們的說話,看見鴻德格也憨憨地笑,對著小舅舅得意地笑。阿靈阿用眼神暗示他——回山後好好談一談。

保康眼睛一眯,胖下巴一擡,明確表示:“談就談。”

他前世今生都感覺靈敏,看人特準,偶爾回答香客們的問題也都沒出錯過……反正不管潘雲有什麽來歷,他都對潘雲有信心。

當然,咳咳,如果真有什麽麻煩,還是要小舅舅出面幫忙擺平……

“阿彌陀佛。”保康打個佛號,轉而對小舅舅笑得討巧,小舅舅用眼神表示:“現在才想起來,果然是看到小美人哥哥,降智了。”

保康:“……”大度地表示不計較。

天色快黑下來的時候,一行人和送他們的鄰居們,孩子們匆匆道別,快速上山。山上的人都已經收到阿靈阿送來的消息,不說容若和石溪道人等等人,就是師祖、大喇嘛等等人知道保康看人準也不放心。

本來都是不認同小阿哥隨意帶人在身邊的行為的他們,親眼見到潘雲的出眾長相後,更是不放心。

天色太晚,也不好多說什麽,保康也累了,洗漱沐浴後登時就在師祖的懷裏睡得好像一只小豬崽。

師祖守著小徒孫睡熟,回來和大喇嘛、三位老師,以及其它人商議事情,一直到午夜才睡。

等到第二天,他們測試過潘雲所學的知識,親眼見到潘雲的“聰明”,震驚。

再得知侍衛們沒有查到他父親的來歷身份,他的母親是江南蘇州望族潘家的姑娘,他隨了母親的潘姓……更是不放心加震驚。

一面派人去江南仔細打聽潘雲母親的情況,一面背著他們的小阿哥商議。

都知道潘雲這樣聰慧的小孩子如果能長大,不管在什麽地方都注定不會平凡。可他的來歷,他的經歷,性格等等,也注定不會正常。

一個鬧不好,將來,不是梟雄就是亂臣。

“阿彌陀佛。”師祖重重地打一個佛禮,面色莊重。

其他人聽懂了,看懂了。心裏就是一嘆。大喇嘛哈哈笑,爽快地說道:“既然潘雲遇到了阿哥,也遇到了我們,那就是緣分。”

或者就是佛祖不忍心這個小孩子墜入魔障,特意指引給他們的那,且好生教導就是。

師祖和大喇嘛做了決定,不送潘雲去山下的學院,而是留潘雲在山上做一名俗家弟子,其他人都不好再多說什麽,只能是平時多留心,多注意。

潘雲得知他可以留下來,留在山上,留在快樂大師的身邊,第一次哭了出來。

嗚嗚的哭聲,好似小動物失去父母後的嗚咽,聽得人心酸。

保康、鴻德格、潘雲三個小孩子玩得非常好,潘雲和保康、鴻德格一起學習蒙古話,還學藏話,還跟著他們練武,跟著容若、石溪道人、阿靈阿他們學習書本兒……

每天的生活中心就是“快樂大師”,跟著快樂大師一起用齋飯,一起做佛課,一起偷懶睡覺,一起去後山玩耍……

他非常、非常、非常……努力地融入山上的生活,用他的方式照顧好快樂大師。五六歲的孩子這般表現……那份懷抱唯一的安全和希望的珍惜,讓人無法排斥,讓人看了都感嘆不已。

時間長了,偶爾潘雲露出不同於他小兔子的一面,而是那種,天生的狡猾心狠,類似小狐狸的一面,山上人小小的驚訝卻又莫名覺得這才是“他的正常表現”。

眾人都盡力去接受,不著痕跡地教導他一些大道理,領著他一起念經打坐。潘雲敏銳地感受到眾人態度的變化,對著快樂大師嘿嘿笑。

保康:“……”

保康也笑,然後慢動作地轉頭看向鴻德格,看見他的“嘿嘿”笑,一模一樣……

保康很想和潘雲說,潘雲不需要學習鴻德格受人歡迎的標準動作,快樂大師接受不來,對著潘雲開心的眼睛說不出來……

“師祖啊,保康好難受。”保康趴在師祖的懷裏,和師祖撒嬌,“師祖,潘雲笑得和鴻德格一樣。”

小嗓門無精打采,可見是真的“難過”。

師祖微微笑:“保康的小美人哥哥,怎麽笑得那麽“憨憨”?保康知道這是小孩子本能地學習怎麽適應環境,去獲得周圍人的認同,可保康還是懷疑哪裏出了錯。”

保康:“……”

“師祖——師祖——”保康和師祖不樂意地耍賴,呱呱呱說美人哥哥好看,昨天上山的一個美人姐姐多麽多麽好看。

“其他的小和尚看呆了,大和尚也看呆了,其他的香客都哈哈哈大笑,大喇嘛氣得罰他們去打掃茅廁……師祖,保康很乖,大美人姐姐要抱保康,保康都沒有答應……師祖,保康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