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2頁)

小麥粉和面不經發酵做出來的燙面,吃起來別有一番口感,和漢家食物中的包子餃子不同,更是不同於後世那種精面做的精致味道……

這邊保康很是依依不舍地用著他的“份額”;蒙古喇嘛也慢慢地咀嚼和回味,似乎是好奇這用五台山的水和柴火做出來的,和準格爾的包子不大相同的味道。

只有縣令食不知味地用著全羊肉包子,眼睛時刻盯在熊兒子的身上。

一個非常美麗的漢家女子經過他們的身邊,在這味道紛雜的集市上帶起一股幽蘭香氣,雖然她的臉上帶著薄紗做的帷帽,依舊隱約可見其眉眼間的“明眸善睞、顧盼生輝”。

行動間更是風姿綽約、儀態萬千。

周圍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看得驚艷。蒙古喇嘛正好眼角余光看到,眼裏也露出亮光;保康也看到了,頓時覺得口中的包子更好吃了。

唯有縣令對此沒有反應。

保康心生小小的疑惑,這縣令明擺著不是“目不斜視”的人。

蒙古喇嘛也疑惑地看縣令一眼,不過他的主要目標是快樂大師,也沒怎麽在意。就見蒙古喇嘛言語虔誠,態度熱情:“我代表所有的同伴,真誠邀請快樂大師去西藏看一看。”

“我記得,拉薩布達拉宮的日光比任何地方都璀璨、神聖。西藏偉大的喇嘛上師是那樣的慈祥和仁愛。

“我記得,他微笑著朝我走來的時候,我那稚嫩而靈動的眼瞳映出喇嘛上師的影子。那一刻,神聖無比;那一刻,我決心一生一世追隨喇嘛上師,為他效勞,為他做一切事。”

保康的直接反應:準格爾人要綁架他去西藏見五世DA賴?

蒙古喇嘛發現快樂大師眼裏的疑問,剛要繼續表述他對拉薩的感情,縣令先開口。

“喇嘛上師受比丘戒,當時西藏為噶瑪地方政權統治,第巴管理政事,白教的噶瑪噶舉和藏巴汗對黃教采取壓迫摧殘的政策。”

“第悉藏巴·丹迥旺布利用土默特部的拉尊和琿台吉發生內訌的機會,發動一次反黃教的**,喇嘛上師不得不避往山南,他和當時的金剛上師商議,一方面派人赴青海密招固始汗率兵進藏,一舉推翻噶瑪地方政權的統治……”

縣令的語氣平緩,好像只是客觀地論述這四五十年裏西藏和青海,西藏和北京,青海和北京的關系變化,實際上……

西藏聽命於青海,青海是大清的藩國,你們準格爾人敬仰信奉的喇嘛上師都去北京覲見順治皇帝接受冊封……“北京才是快樂大師應該去的地方,那裏,才是佛家的最高國。”

縣令一錘定音。蒙古喇嘛聽明白了,頓時眼裏閃過一絲不忿,四目相對,兩個人眼裏都是火星四射。

這個時候當然不能給縣令拆台。保康的小表情特向往期待:“北京漂亮嗎縣令?師祖說北京很大很大,人比五台縣的人多。”

縣令:“……”縣令直覺,他那一刻幾乎感動得要落淚有沒有。熊兒子居然知道幫他!

縣令特激動地和寶貝兒子講述北京的各種好處,吃喝玩樂,五台縣有的北京有,五台縣沒有的北京也有,北京領導各地方,匯聚各地方的美食美酒美景……

還別說,縣令的口才和文采確實挺好,最後不光保康聽得入迷,蒙古喇嘛也聽得入迷。

輪到縣令和蒙古喇嘛相談甚歡,三個人離開包子攤,保康呆在縣令的懷裏聽著他們兩個頗為投機地談論佛理天文地理醫學等等,聽得打瞌睡。

不知不覺離開擁擠的人群來到一個寬敞的街口,太陽微微西落,三三兩兩的行人慢吞吞地趕路,幾只山羊慢悠悠地跟著主人散步……

縣令怕他兒子冷著一邊聽蒙古喇嘛說話,一邊給他兒子披上一件小披風。

蒙古喇嘛瞧著縣令懷裏迷迷瞪瞪的小和尚,感受周圍或明或暗跟著他們的大清侍衛,低頭打聲佛號,眼裏的精光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