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2頁)

他有這麽醜嗎?他有這麽明顯的“算計”嗎?他這是顧全大局、深謀遠慮的謀略!

縣令氣極,卻莫名地沒有阻止,一面琢磨熊兒子自創的標點符號,一面等候。等畫好後一把抓到手裏:“沒收!”

沒收隨意。保康瞧著縣令鼻腔裏噴出來的火焰,開心。

眉眼飛舞,聲音得意:“筆畫多的字太難寫了,快樂大師寫得很累。毛筆軟趴趴的,快樂大師寫得特別認真。大——太子殿下和大阿哥一定會開心於快樂大師的誠意,等快樂大師長大給他們寫長長的信。”

縣令從鼻腔裏“哼”一聲以示回應。

他這個時候,還沒意識到快樂大師的真正意圖,只認為熊孩子不就是想要給個“回禮”,鑒於太子和大阿哥確實行為不當,他也就沒有阻止。

馬蹄子踢踏踢踏,送信的信差一個驛館接著一個驛館。保康這兩份宛若螞蟻爬出來的“鬼畫符”在保康的喜氣洋洋,縣令的怒氣沖沖中送往京城。

京城裏頭會因為這兩封信引起怎麽樣的波動,暫且可以從縣令的“怒火”裏預測一二。反正保康在信件發出去後特“神清氣爽”,開開心心地進行他的其他計劃,逛他的廟會。

“快樂大師還要吃糖葫蘆。”

“你師祖說,一天只有一顆糖葫蘆。”

“快樂大師還要吃煎台蘑。”

“你師祖說,最多只能吃五顆。”

“快樂大師要去看騾馬交易。”

“你師祖說,騾馬交易現場太過臟亂快樂大師不能去。”

“……”

“……”

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一個盡情鬧,一個也已經學會使用“師祖說”,互不相讓,堪稱針尖對麥芒。

保康人在縣令的懷裏對著他“橫眉豎眼”,縣令臉上心裏都只有看熊孩子吃癟的快樂。

保康:“……”氣呼呼地抱著縣令的脖子,大眼睛對著街上擠來擠去、吃來吃去、玩來玩去……的各色人畜看個不停,眼饞心饞。

五台山的六月清涼無比,加上地方官的有力宣揚,前來參加跳馬紮和騾馬大會的人特別多,還有那絲毫不怕人自由行走的牛羊等等家畜,就保康這個三頭身的小身板,他還真不敢下去自己走。

但是保康能這樣認輸嗎?

“保康要吃蒙古包子。”保康小嗓門得意,雙眼發亮——蒙古包子今天還沒吃過,還有“一個”的份額。

“……蒙古包子不是發面,吃了不好消化,只能吃半個。”縣令立馬采取折中的辦法。

縣令就是故意的。保康轉頭,對著大眼睛一睜,胖臉頰一鼓:“一個包子餡,半個包子皮。”

縣令:“……”縣令長這麽大第一次聽誰說“我吃包子餡,你吃包子皮”,可是縣令能怎麽辦?

“行——快樂大師一個包子餡,半個包子皮。”

縣令覺得熊兒子就是他的“小魔星”,抱著熊兒子擠到蒙古包子攤販前面說了要求,立馬獲得攤販主人同情的眼神一枚。

廟會熱鬧,吃喝玩樂的多,小孩子們都是和他們的父母提出各種要求,父母都是不忍心拒絕還生怕孩子吃多了腸胃不舒服。

攤販主人,一個膚色黝黑滿臉風霜的蒙古老人,恭敬地看一眼他懷裏的小和尚,對他露出一口缺牙的“菊花笑”:“小大師,好!”

縣令的直覺反應就是驕傲地笑。

在蒙古和西藏,很多王公貴族都會送孩子學佛做喇嘛,他們認為這是一件莫大的榮耀,而漢家也有很多送孩子去寺廟道觀養的事情,所以縣令和快樂大師一起出街,很多人的直覺就是——父子。

縣令心情大好,抱著熊兒子在舊舊的小桌子上坐好,給他理好微微亂的僧服,自己活動活動兩只勞累的胳膊……瞧著熊兒子只顧盯著即將出鍋的包子瞅的饞樣兒,忍不住打趣。

“我這十五力的臂力抱著快樂大師都累得慌,快樂大師真不要瘦一瘦?”

快樂大師聞一口包子的香氣,轉頭看向縣令,用智商回答:“十五力是拉弓。拉弓是爆發力,抱著快樂大師是持久力。阿彌陀佛,縣令的持久力需要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