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4/5頁)

小孩子才論對錯,成年人只看利益。

也因此,窩頭的點就是從最基礎的科舉用書開始。

重新開始編撰各類基礎書籍,他的意思是,其實識字完全沒有必要從三百千開始的,為什麽不能更通俗一些呢?直接出現常用字不好嗎?如果單個字不容易記憶,那為什麽不能編寫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小故事呢?

一點一點來吧。

先從童生試開始,世家大族們在高處待得太久太久了,他們是不會在意這點兒小事的。況且,秀才功名只有尋常百姓才看重,勛貴們都是免考童生試的,甚至稍微有些門路的,都可以舍棄這一關。

正因為如此,窩頭才盯緊了。

從基礎識字開始,再延伸到童生試,同時又因為童生試是分為三場的,並且是允許重復考試的,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了前兩場的。

理由都是現成的。

“這世上並非每一個擅長讀書的人都有機會接觸到這些,興許就有那種擁有治國之道的人,如今正在挑糞種地……”

噗——

窩頭的上峰也是個世家子,當然他既不是八大世家的人,甚至都不是他家族的嫡系。饒是如此,聽到這般粗鄙的言語都忍不住噴茶了。

“魏侍讀大可不必。”

不就是想推廣基礎用書嗎?沒問題,他同意了,人手都是現成的,這不有駙馬爺在嗎?要知道,駙馬爺的身份限制了他的前程,橫豎既不能往上升,又不能真將他當個新人使喚,那總得派個活兒給他,就編書吧。

甭管怎麽說劉侾都是憑實力通過的會試,區區基礎用書是難不倒他的。

“另外,我也想推廣一下獎勵制度。”

窩頭詳細的說明了他們老魏家搞的那些個騷操作,還真別說,天生就特別喜歡讀書的人到底是極少數,多數人還是需要有人提著蘿蔔吊著走,或者拿著大棒趕著走。但一味的謾罵責打是起不了作用的,棍棒底下興許是能出孝子的,可出不了進士。

所以,還是得有獎勵啊!

上峰倒是不排斥所謂的獎勵制度,因為其實很多縣學、府學都有類似的條例。可人家贈的都是筆墨紙硯,你他娘的準備獎勵什麽?兩斤豬肉?一只肥雞?一頭耕牛?

就一種感覺,腦殼殼疼。

細節部分可以再商量的,不過編書倒是可以直接答應下來了。教化子民的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至於科舉什麽的,哪怕是世家子出身的人都不一定具有這般強的敏感性。窩頭的上峰只覺得這樣就挺好的,多幾個秀才也方便了老百姓寫信收信,再說讀書明事理嘛,哪怕每年少一些口角糾紛都算是賺到了。

只這般,劉侾莫名其妙的就被抓了壯丁,還美其名曰為了國家的下一代編撰基礎教育用書。

至於窩頭,他才不想編撰這玩意兒,他更希望能讓人明白讀書的好處。

身為世家子的上峰想的是,讀書可以明事理。

窩頭的父母家人想的是,讀書能當大官。

老魏家的族親則滿心滿眼都是豬牛羊,多領一斤半斤肉都是好事兒。

還有更多的人則完全沒那個意識,只是按部就班的過著自己的日子。

就仿佛,爹是屠夫,生下來的兒子也肯定是屠夫;爹是廚子,那麽兒子就子承父業,繼續當廚子;甚至那些管家的孩子,最大的夢想是能夠像爹那樣當上大管家;還有更多更多,他們的未來仿佛一出生就被限定住了,完全沒有想過,這世上還有其他路可以走,萬般的精彩正等待著他們去挖掘。

窩頭覺得他大概是看不到蓬門小戶出身的孩子跟世家子一樣占據朝廷的半壁江山,但他覺得終其一生,應該可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

哪怕……

從地裏刨食看天吃飯的農家子,變成有著穩定收入的酒樓賬房,那不一樣是改變門庭了?甚至可以是本人努力了一下,將改變這件事情交給兒子去做,再到孫子,而非一代又一代的人重復著父輩們的生活。

在翰林院待了半年後,窩頭的感觸就特別深。

這裏是勛貴子弟占了多數,倒不是上頭偏心什麽的,而是本身能考上二榜進士的,就是勛貴世家多,再通過翰林院館選……每一屆能有一兩個出身尋常的翰林官,就已經算是很幸運了。

當然,肯定有人是不服氣的,覺得自己的天賦不比那些勛貴世家子差,自己的努力更是遠遠的超過了對方,但為什麽呢?憑什麽呢?

而這其中,劉侾是被人談論最多的。

因為他的探花郎實在是有些名不副實。

以他自身的能耐,成為三榜同進士倒是理所當然的,但更多就算是破格提拔了。偏生,他是頭榜三甲之一。

好在那些人只是在心裏不服氣,還不至於喪失理智跑去找劉侾。可饒是如此,背後偶爾嘀咕兩句卻還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