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2/4頁)

就在王妃盤算著如何順理成章的將庶出三房趕出去之時,三房那頭也在考慮如何直言進諫。

本來倒是不著急的,可誰讓劉二太太力邀楊冬燕在府上小住呢?這還不算,楊冬燕還將豬崽給喚來了,祖孫倆就這樣住下了?

楊冬燕本就是拿這裏當自家的,事實上永平王府不光是她家,還是她跟老王爺一手打下的基業。然而,在不知情的人看來,她卻是忒不要臉面了,在府上耀武揚威的,見天的擺主子譜。

豬崽倒是還好,到了永平王府後,一副鄉下人進城的模樣,動輒驚呼連連。

可有個問題,她一貫都是聽她奶的話,她奶只帶著她見了王爺王妃、二老爺二太太,並五個嫡出哥兒。

府上旁的人,對於楊冬燕而言,那就是沒必要費神記住的。但這副做派被三房夫妻倆看在眼裏,卻別提有多惱火了。

甭管怎麽樣,他們都是永平王府的正經主子,一個來王府打秋風的鄉下老太太,憑什麽不把他們放在眼裏?

開頭幾天倒也還好,直到劉二太太著手安排豬崽的相親宴時,劉三太太終於按耐不住了。

早先劉二老爺曾開玩笑地拿劉侾說事兒,但這真的僅僅是一個玩笑罷了。永平王府的嫡子,就算不是長房也不是嫡長子,那也沒可能娶個平民姑娘的。假如過個二三十年,窩頭能升到高官時,那興許還勉強湊合,但就目前而言,是不可能成的。

但永平王府又不是只有自家孩子!

就拿劉二太太來說,她出身自書香門第的孟家,又因為孟家上百年都不曾分家,各房親眷眾多。有幾房是出了高官的,兒女親事自是好說一些。但也有空有學問卻不擅官場諸事的,哪怕順利的通過科舉入仕了,往往也是一直待在清水衙門不曾升官的。

像後者,兒女親事就不那麽好說了。

閨女還成,外人不圖別的,就沖著孟家的門風,也會上門提親。畢竟,娶一門賢妻對兒孫好處多多,相對的也就不會介意孟家的清貧了。

可反過來,誰又舍得自家金嬌玉貴的閨女送去孟家吃苦呢?更糟心的還是孟家的家規,他們不娶庶女。

本來嘛,就算高門大戶心疼閨女,但庶女又無妨的,舍掉個庶女能聯姻這麽一家子,倒也劃算得很。可孟家男丁不娶庶女,無疑更是提高了他們家男丁娶妻的標準。

當然,最終肯定還是娶得上媳婦的,但孟家兒媳婦們普遍都是小門小戶的。還不能是普通百姓的,孟家要求兒媳婦們都識字,不求飽讀詩書,但求明事理。

本朝這才建立了多少年?高門大戶也就罷了,尋常的蓬門小戶,男娃兒們都不一定能送去私塾念書,還送女孩子們去讀書?你怕不是在做夢!

在一些門當戶對的人家看來,孟家這是生生的把自個兒給作死的。不過,這到底是人家的家事,再說孟家的家風是真的好,男子不納妾,無子也是選擇過繼,更不存在那些亂七八糟的汙穢事兒,日子過得雖清貧,卻也清凈。

從這個角度來看,孟家的家規雖然略顯奇葩了點兒,可人家是光明正大的擺在明面上的,你不樂意完全可以不結親,誰逼你來著?

劉二太太是孟氏女,她當然不覺得自個兒的娘家有什麽不對的。咳咳,她自己的親閨女是舍不得嫁去孟家吃苦受罪的,再說了,孟氏女嫁到永平王府是高嫁,可反過來,外人還不得認為她閨女有什麽隱疾?

但若是換成豬崽的話,劉二太太就覺得挺好。

孟家之於其他世家大族當然是屬於清貧的,但他們真的不至於吃不上飯!所謂的清貧,指的是嫁到孟家後,基本上就跟奢華無度的生活告別了,但孟家還是有底蘊的,每季裁新衣、每頓四菜一湯等等,這些是絕對沒問題的。

把想法跟楊冬燕一說,在得到了允許後,劉二太太就開始操辦起來了。

長房那頭直接不用想了,還有幾個父兄官途敞亮的也排除,剩下幾個空有學問卻不適合官場的卻是可以留中,再打聽一下本人的才學,父母兄嫂弟妹等等……

楊冬燕瞅著劉二太太這般幹勁十足,深以為她要是出生在市井,絕對是街知巷聞的大媒婆。

但旁的不說,對於孟家的家風,楊冬燕還是很清楚的。非要說的話,他們家就是略有些迂腐,但總得來說,家風正家規嚴,確實適合聯姻。

要不然,當初楊冬燕也不會讓劉二太太進門了,畢竟兩家從權勢上來說,是完全不搭的。

這廂,劉二太太已經在安排名單了,她決定先搞個小型的宴會,請的還不是那些太太們,而是小姐們。理由都是現成的,她這個當姑姑的,要求自家侄女們過來聚一聚,不是挺好的?正好,未嫁的姑娘們還能跟豬崽玩一起,都不用刻意叮囑,自然會回家同自家太太說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