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第2/3頁)

“誒,成!”

柴禾是最不值錢的東西,當下就有人一口答應下來,又問楊冬燕打算啥時候擺酒,他們好提前來幫忙。

楊冬燕想了想,搖頭道:“這還真不好說,起碼得等大牛二牛他們回來吧。到時候再說吧,反正是農閑。再說我是打算請全村吃席的,不怕沒人幫忙。”

幾人應聲點了頭,很快就趕著牛車離開了。

柴禾的事情又不著急的,先前送來的這些,光老魏家使的話,起碼夠燒十天半個月的。

等這頭剛走,窩頭就顛顛的回來了,一進來就喊餓。

方氏趕緊幫他撈面去,楊冬燕則逮著他問話。

窩頭老老實實的答道:“本來我就是去找蘿蔔和土豆的,哪知道碰上了也在村學念書的人,雖然沒跟我一起念過書,可咱們是同一個先生啊,就多說了幾句。”

“誰啊?”

“姓錢的,就是住姑奶奶家旁邊的,跟蘿蔔他娘有沾了親,我聽蘿蔔喊他表弟。”

楊冬燕尋思了一圈,大概有了那麽一點兒印象:“他家供他上學了?”

“嗯,不過學的還淺,估摸著要明後年才會去縣試。”

方氏這會兒端了面碗過來,楊冬燕也不問了,只催窩頭趕緊吃。見他吃上了,楊冬燕又叮囑方氏,明個兒去采買些新鮮蔬果來。

從縣城帶來的東西不算多,再說誰也不會買新鮮蔬果回鄉下。那時候不是想著這些東西在鄉下地頭遍地都是,臨了再買也成。誰也想不到今年年景不好,好在就算糧食歉收,蔬果還是有很多的。

這一天,三人都是回原先各自的屋子睡的,也就是天氣還熱,不然還得去借棉被。

次日,方氏做了一頓簡單的早飯後,就袖著錢匆匆出門了。

哪怕不算辦席這個事兒,要買的東西也不少。好在,秋收之後必有集市,買不到啥稀罕玩意兒,吃食卻是最常見的。方氏還買回來幾只雞,先扔在後院養著,回頭再殺。

隔了一天,村子裏幾乎所有人家都知道老魏家回來了,也知道窩頭考上了秀才。

一時間,老魏家的大院再度成了最熱鬧的地方,不停的有人上門來。幸好楊冬燕早有準備,帶了從省城買的茶葉,雖然也是很普通的那一種,但光是“省城”這兩個字,就仿佛自帶金光似的,村裏人捧著茶碗喝,都連聲叫好。

連著好幾天,老魏家就一直沒少過人。

灶屋的大鍋一直燒著,煮著茶水,燉著綠豆湯。還有方氏臨時出去買了一些瓜子回來,分給來湊熱鬧的眾人。

楊冬燕就覺得,大家夥兒不都還是原本的樣子嗎?

再仔細看去,她就明白為啥這些人不像魏大嫂那般擔心了。

說白了,就是年歲太輕,經歷的事情太少了。

魏大嫂是經歷過災荒年的,她甚至見過活活餓死的人,還見過因為家裏無米下鍋,賣田賣地,最後淪落到賣兒賣女的。

可另外一些人,也就是那些跟方氏、小楊氏差不多年紀的,卻沒這樣的遠見的。都覺得就算今年的收成不好,但也沒到餓死人的地步。等明年嘛,明年肯定會好起來的。

其實,哪怕是魏大嫂,擔心的也不是今年會餓死人,而是怕明年的收成一樣不好,甚至更差。

要知道,單獨一年別說是糧食歉收了,哪怕糧食顆粒無收,都不會造成特別巨大的影響。因為多半人家,只要是自家有田產的,而不是那種單純的佃農,那麽家裏肯定是有存糧的。再不濟,跑去鎮上打短工,也能勉強度日。

怕的是什麽呢?今年糧食歉收,明年種糧就不少了,收成就更不好了,到了後年可能連播種的種子都湊不齊的。

那就真的完了。

不過,像魏大嫂這樣的人還是在少數,好多人都是盲目的樂觀。

楊冬燕也沒說啥,很多事情若非親身經歷,外人說再多都沒用的。他們只會覺得,今年不行就明年,對於老人家的忠告,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大家先湊合吃著喝著,等回頭大牛二牛他們來了,我請全家吃席!”

這档口,還是說些好聽的吧。

又過了五六天後,大牛他們回來了。

一共趕了四輛牛車,除了老魏家自家人外,老叔家跟著一起出去的都回來了,看來牲口鋪子是暫時關門的。還有就是拉回了不少糧食。

楊冬燕有點兒懵。

這麽看來,大牛可能是提前就知道了今年收成不好的事兒……反正不可能是預知!

等忙活完卸車卸貨後,楊冬燕找了機會問大牛,果然是有人告訴了他。

“我這不是經常跑鄉下地頭收牲口嗎?今年咱們縣包括鄰縣的收成都不算好,鄰縣還成,田地相對更肥沃一些。我尋思著,鄰縣就那樣了,咱們這兒估計更慘。就索性收了一些糧食過來,反正糧食放得住,不吃擱著也壞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