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女神醫再現(第3/4頁)

瑪麗作為主辦方頭頭,自然有充足的發言機會。攝政王不敢浪費機會。一小段場面話過後,她便從失明患者的治療談起,歪樓歪到了夜盲症和維生素概念;然後是壞血病、腳氣病、佝僂病……將她的營養學觀點,列了一串表。

當然,她仍不可避免的假借“某修道院密藏” 之名。對於她這種來源不明(瑪麗肯定拿不出那些所謂古籍)而又有些神秘莫測的理論,懷疑的人自然不少。瑪麗卻也不強行反駁,而是順勢提出一項計劃:她懇請各醫師回去後,尋訪合適病例,搜集資料,試驗相應療法,以求印證。

當然,該試驗有財政補貼。而且,無論是否得到肯定結果,只要病例數目夠多,或能匯編論文、進行縝密總結,還會頒發榮譽和物質獎勵。

瑪麗說得冠冕堂皇,不少醫師則聽得頗為心動。

“他們現在,一定都很崇拜您!”比頓小姐簡直樂得合不攏嘴。“聽說,短短兩周,倫敦城內已治愈好幾個病患,效果相當不錯!”

賽頓小姐亦一臉心悅誠服。“這樣,您的觀點有了充分的證明;您的方案,一定會得到廣泛實施。”

“這還不算什麽。”瑪麗自豪道。“我的觀點能推廣播散固然好,能救助到人就更好了。其實,我最希望的是,形成研討交流的風氣,加快醫術前進的步伐。”

夏特裏亞爾對女主子投以最崇敬的目光。“隔著窗戶,我仿佛都能聽到居民們一片贊頌。無數人感激您的慷慨,如聖母光輝之籠罩,救助平民,普惠大眾……”

但瑪麗的親信裏,也不全是和諧的聲音。如秘書李喬,就小聲喟嘆:“只可惜,蘇格蘭、還有這裏,曾封閉許多修道院……固然使王室固定收入增加,但也損毀了彌足珍貴的寶物……”

呃,雖然他這話指的是“業已丟失、只存在記憶中的典籍(女王的托辭)”,瑪麗覺得,另一種意義上倒也沒錯——一部分隸屬教會、心懷仁愛、濟世救民的醫護人員,隨著修道院“改組”,可能逐漸流散了。

盡管蘇格蘭政府曾試圖保留、吸納這部分救濟組織,然而宗教信仰的感召力,目前還不是一個君王能到達的高度。

瑪麗寬容了李喬的微弱牢騷,還鄭重同他解釋:“國王陛下(指弗朗索瓦)也表達過和你同樣的遺憾,然而,要建立一些新秩序、更適合上帝子民活於當世的秩序,難免要舍棄部分東西。我已竭盡努力,挽救珍稀文物,並希望傳播它們的真正價值。”說得秘書幾乎滿面慚愧。

唉,作為領導,要時刻關注下屬啊。

好在,瑪麗從蘇格蘭帶來的直系,已經過多番考察,總體是值得放心的。法蘭西那邊,暫時輪不上太子妃犯愁。她需費神的,主要還是英格蘭。

英格蘭的下屬要重視,英格蘭的子民不可輕忽。

她來自蘇格蘭,法語明顯比英語要流利,偏偏還是個女人,執掌英格蘭真是聽了不少閑話。瑪麗清楚,若期望長治久安,拉攏人心和幹番實事同等重要——後者雖然更接近她的理想,前者卻也不可或缺。

所以呢……瑪麗欲協調宗教問題,可境內還潛伏著不少極端分子,難免有人不滿意在搞事;她號召發展航運、促進紡織業,樞密院還只剛剛開了個頭;難得如今,攝政王親自施行的第一個“德政”,推動醫療發展,溢美之詞漸如泉湧。

就該這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然後趁熱打鐵,別辜負瑪麗·斯圖亞特的大好名聲!

瑪麗更有幹勁了。

接下來,她親自考察首都的醫師行會,拜訪倫敦王家內科學院高層,又征詢了樞密院的意見,提前預定,明年還要繼續舉辦全國性的醫師交流會,會址,就選王家學院的大禮堂。

其實,瑪麗對專科醫學院的學習內容很有些想法。然而,她更清楚,行政幹涉絕非易事。這個年代的醫學教育,自己其實所知甚少。外行壓倒內行、拼命指手畫腳,恐怕結果將適得其反。

所以,別去管太多細節,相信這些“精英”的潛能,乖乖投資就好。

於是,瑪麗提出,要從國會批給她的“攝政津貼”裏,撥出一筆專門款項,以供日後醫學年會的運行。

做好事怎能不留名。在瑪麗授意下,這個消息,很快便在醫師群體中傳開來。

無論是行會成員、還是私人醫師乃至未畢業的醫學生,聞此多是熱情高漲,感謝瑪麗大力支持,稱頌攝政王賢明慷慨。

瑪麗自個,想到日後,這種全國性經驗交流乃至學術討論將成為醫療界習慣,只覺渾身每一個毛孔,都張口叫囂“好開心”。

哇哦,歷經多年,她終於可以站在權力頂端,善用執政者的身份,為醫學的發展,提供便利和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