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2/2頁)

“貴妃很想你們,特別是初錦,過兩日你們主動遞折子求見,別等貴妃巴巴地召見你們。”宣和帝坐在暖榻上,閑聊家常似的道。

趙宴平恭敬道“臣遵旨。”

宣和帝喝口茶,看他一眼,終於提到了潘銳案“蔡歧老了,曾永碩年紀也不小,辦案不如以前利落了,區區一個內眷婦人謀殺案這麽長時間都破不了,你回來的正是時候,趁朝廷大休前把案子破了,別拖到明年。”

趙宴平領命。

宣和帝狀似隨意地補充了一句“對了,朕與潘銳打過交道,他膽小如鼠,此案肯定與他無關,你多審審潘府其他下人,不用浪費時間在他身上。”

趙宴平長睫微動,察覺宣和帝在盯著自己,趙宴平擡眸,坦誠道“回皇上,凡是莊氏死前接觸過的人,都與此案有關,臣會依次審問,若確實有證據能排除潘銳的嫌疑,臣會即刻放人。”

他省略了一半話,宣和帝看了他一會兒,也沒有問,“嗯”了聲,叫他退下。

趙宴平低頭告退。

等他回了大理寺,大理寺右少卿曾永碩先朝他倒了一通苦水,那句話皇上也跟他們說了,保潘銳其實簡單,難在保完潘銳,大理寺還要再交出一個兇手。可根本沒有證據證明潘府的哪個下人殺了人,大理寺總不能冤枉無辜吧?

蔡歧不想冤枉無辜,稱病回家休養了。

這招被蔡歧先用了,曾永碩沒那麽厚的臉皮效仿,他承認自己不敢得罪皇上太狠,可他也做不到冤枉無罪之人,所以選擇了拖。

“皇上沒再換別人主審此案,估計就是在等你回來。”曾永碩目光復雜地對趙宴平道。

趙宴平道“你的意思是,皇上相信我能從潘府那些下人當中找出兇手?”

曾永碩搖搖頭,道“是因為京城的百姓都服你,你若能證明潘銳無罪,那潘銳可能就真的無罪吧。”

這話就大有深意了,曾永碩審了這麽久的案子,心中肯定早有結果,此時居然還說什麽“潘銳可能真的無罪”,分明就是在告訴趙宴平,兇手就是潘銳。

趙宴平不需要這份暗示,該是誰就是誰,他自己也能查出來。

如趙宴平之前的推測,此案並不難破。

莊氏死的那晚與潘銳同寢而居,據莊氏身邊大丫鬟采菱的回憶,那晚潘銳喝醉了酒,進去不久似乎與莊氏發生了口角,後面就沒有動靜了。采菱在外面守夜,睡著了,後來三更天的時候,潘銳突然跑了出來,說莊氏暴斃了。

蔡歧審案時,潘銳交代了一份口供,說他確實喝醉了酒,確實也與莊氏爭吵了,睡著睡著突然被尿憋醒,小解完了想到那頓爭吵,他煩躁郁悶無法排解,便去院子裏坐了很久,坐到困了回去,就發現莊氏已經死了。

潘銳認為莊氏是采菱殺死的,動機是采菱一直想給他當姨娘,莊氏堅決不同意,采菱越想越氣憤,便趁他離開時害死了莊氏,再裝作熟睡一無所知。

這動機乍一聽很有道理,然而莊氏身邊的幾個丫鬟嬤嬤都可以作證,采菱對莊氏忠心耿耿,根本不可能謀害主人,反倒是潘銳,因為家裏發達了富貴了有年輕嬌艷的美人勾搭了,開始嫌棄早已看膩的原配夫人,卻又好面子,不提休妻,反倒要求莊氏自己求去,莊氏堅決不應,潘銳便酒後激憤,動了殺心。

趙宴平調查過後,確定莊氏身邊的丫鬟們的供詞一一屬實。

人肯定是潘銳殺的,蔡、曾不想深查才沒找到證據而已,趙宴平查驗過莊氏的屍身,因為京城的冬天一片嚴寒,屍身保留完好,便讓趙宴平在莊氏兩條大腿上找到兩條壓痕,應該是兇手行兇時,擔心莊氏反抗過於激烈驚動外面的丫鬟,故坐在莊氏身上再下的毒手。

將采菱、潘銳帶過來比對,首先采菱能造成的壓痕就不合適,而且她一瘦弱女子,坐在這個位置雙手便沒有足夠的力氣捂牢莊氏的嘴臉,換成潘銳,壓痕、動作都解釋得通。

證據擺在眼前,潘銳再也無法狡辯,趙宴平這邊才將結案的折子呈遞上去,整個京城已經傳遍了此事,知道莊氏乃死於潘銳之手,死在一個家境敗落時全靠莊氏養著、一朝發達了便要殺妻另娶新人的無能小人手中。

案情傳開了,大理寺也確實證據確鑿,宣和帝只能準了折子,定了潘銳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