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4頁)

其實,溫續文很想出去逛逛,只可惜這裏是古代,朝廷設有宵禁,一更後便不允許出門,違者被杖責都是輕的。

沒辦法出去,只能寫文章了。

他先寫了一篇文章,然後又寫了一點《後宅》,等感覺到困意,便讓何順擡熱水來,沐浴更衣,上床就寢。

次日用完早膳,溫續文邀請李司祈一起出去逛逛,不出意外被拒絕了,李司祈說要看書。

估計除了許舒靜,誰也別想讓李司祈出府。

溫續文不強求,他帶著何順和張智出門。

盛京太大了,這裏可不是鄭縣那樣的小縣城。徒步走根本走不遠,出行必定要坐馬車。

這裏的街道多得很,最繁華寬敞的當屬前門大街,它是盛京的主幹道,從皇宮門口一直延伸到城門口。

溫續文沒那麽多時間了解盛京的每一個地方,他直接讓何順駕車去前門大街。

待到了前門大街,何順去停馬車,溫續文帶著張智隨意走著,沒一會兒,便看到一處茶樓,便擡腳走進去。

茶樓,酒樓,都是最好的打聽消息的地方,溫續文沒什麽具體的目標,就是想聽聽盛京最近有什麽熱鬧的事。

在二樓找了個位置,讓小二上了壺雨前龍井,便坐了下來。

溫續文對茶沒有偏好,他喜歡喝的碳酸飲料這裏都沒有,只能喝茶。

一開始,眾人還在聚精會神地聽說書,待說書說累了,等休息一會兒再說,下面的百姓就開始各自聊天了。

“聽說前幾日都察院的梁禦史彈劾了一位刑部郎中,說他收受賄賂,亂判冤假錯案,害了不少無辜的人,惹得皇帝老兒大怒,讓人徹查刑部案件。”

“真是大快人心,這些當官的都是只認錢不認人,沒有銀子,尋常百姓都不敢去告狀。”

“可不是,希望借著這次機會,朝廷能把那些欺壓百姓的貪官好好查查。”

“多虧了梁禦史,要不是他,刑部估計還會囂張下去。”

“......”

溫續文聽到這話,眉毛挑了挑,有點意思。

百姓對於這些朝廷的事,也就是聽個熱鬧,有貪官被制裁就歡呼兩聲,不會去想這裏面有沒有什麽深意。

可溫續文不一樣。

他看了一年多的京報,對目前朝廷上的各位官員有些初步的了解。

比如剛才那人口中的梁禦史,是宮裏德妃娘娘的親哥哥,也是二皇子楚王的親舅舅,目前是都察院的正三品副都禦史,禦史彈劾人並不奇怪,反而很常見。

關鍵是在於他彈劾的人——刑部郎中。

眾所周知,大皇子吳王入朝後,掌管的正是刑部,梁禦史彈劾刑部郎中,便是在打吳王的臉。

至於原因,溫續文勾唇,他恰好知道。

當初元隆禮能被罷官免職,抄家流放,朝中出言彈劾他罪行的人,正是吳王一系。

而元隆禮是楚王外祖梁學士的門生,這樣一來,很明顯,是吳王斷了楚王的一個助力。

那前幾日梁禦史的彈劾,顯然是在回敬吳王之前所為。

一個刑部郎中並不算什麽,只是區區正五品而已,可刑部歸吳王掌管,他手下的人犯了錯,沒道理吳王能置身事外。

對於儲位之爭,只要有機會讓對方失去一點聖心,那都是值得的。

顯然楚王雖然被稱為賢王,卻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而且這賢不賢,還兩說呢。

百姓們知道的八卦很多,而且多種多樣,連某位官員去八大胡同□□,被家裏的母老虎逮個正著的事,他們也知道。

溫續文在茶樓坐了半個時辰,聽到的八卦著實不少,有用的倒是不多,算是聽個樂子了。

總體來說,目前朝堂上的局勢還算穩定,豐靖帝雖然年老,可君威猶在,只要他一日不死,朝堂上就亂不起來。

三皇子燕王,也就是男主,目前還是個小透明,他雖領了工部的差事,可眾所周知,工部也就是六部中的小透明,主管的都是一些水利,屯田,交通等一些工程的事,和朝政關系不大。

溫續文聽了那麽多八卦,愣是沒有一條和燕王有關,就連吳王府上側妃的知名度都比燕王高,可見他是有多透明。

離開茶樓,溫續文又在街上逛了一會兒,隨意找了一家酒樓用了飯後,便回府了。

次日,兩人一起去國子監報道,得到一張類似學生證的身份文書,今後可以憑借此物進出國子監。

現在還沒到開學的時候,國子監中只有寥寥幾個人,溫續文兩人沒有久留,典薄廳的官員聽到他們是從地方府縣來的,也沒什麽交談的興趣。

出了集賢門,兩人便離開國子監,路上,李司祈難得主動開口道:“國子監不愧是我朝最高學府,待入學後,我定要去典籍廳看看。”

剛才典薄廳的官員簡單給他們介紹了國子監的一些情況,當說到典籍廳有無數珍藏典籍時,李司祈的眼睛就亮了,溫續文就知道他肯定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