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青海之行(第2/3頁)

余情正襟危坐的搖搖頭,伸右手拇指和食指環成一個圈:“非也,就用一根小小的鐵鏈子,也就和馬鞭子差不多一樣粗細吧。”

這就奇怪了,淩霄用拇指摸了一下下巴沉思:“為什麽拴得住?”

余情憋著壞,搖頭晃腦的給淩霄講她做生意時候見聞到的這些故事:“大象也不是生下來就長這麽大的,剛生下來的時候比馬駒子也大不了太多,馴象人就用小鐵鏈拴著他們,小象開始的時候覺得受到束縛,就拼命掙紮,可是怎麽也掙紮不開,後來就認命了,等它長大了已經極其強壯了,還是從來不會去掙脫這個繩子。”

看余情一本正經編排他的樣子,淩霄寬容的笑笑,搖了搖頭,確實調皮,沒個大家閨秀的端莊。

******

余情和淩霄早就在路上把怎麽做想好了,到了青海抓緊時間安排人手,將四個礦藏的經營開采摸了個門清,各個礦藏本身就是晝夜不停的產出,付商每年有幾個月的時間要耗在青海,用在提高產量、分門別類的開采,以及打開渠道銷售出去上。

知道茲事體大,可能牽扯到澤親王和翼王,付商直接將銷售的數年來賬冊拿給余情,余情和安西軍中入賬修補後一一匹配,缺什麽材料補什麽材料,總共沒用上一個月,做出了跨度三四年一整套的大賬。

淩霄宵衣旰食的反反復復對了三遍,認為問題不大,再和特定對接點上的人反復校正說法,無論怎麽問,就是一套說辭:“淩將軍早年因為安西軍軍費困難,私訪青海發現的礦藏,向官府繳了開采費想產出補貼軍費;最開始不知道如何打理。”

“因為淩將軍數年前專門負責安西軍的軍備後勤等,和從事這一部分貿易的付商多有往來,就直接請了付商代為運營;後來按照西北督查使四殿下翼親王的要求,一切產業都要放在自己名下,淩將軍也就更到了自己名下,這四個礦藏不算富礦,產出有限,每個月只能給安西軍做填頭。”

淩霄又數次印證的和淩合燕等人把故事說圓,無論怎麽問,對著賬目就是這一套說辭。

余情和淩霄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又請淩合燕先回到安西軍中,將宇文庭換了過來,讓宇文庭隨意查賬,看是否有馬腳。

宇文庭本身出身商賈世家,只不過心思不在做生意上罷了,查賬水平一流,一看到余情作出的舊賬就笑了起來——

紙張從舊到新,舊紙已經發黃卷邊,上邊的墨跡深深淺淺,有一些還有暈染,聞起來有舊紙的腐味,上邊還有一些記錯了的小塗小改;新紙就是上個月的賬目,明顯管理已經趨於完善,錯漏沒有了,任誰看來都是數本從舊到新的陳年老賬。

余情又帶著他去礦上晃了幾圈,這幾個礦都是中小型礦藏,並不是流油的富礦,雖然是白雪皚皚的冬季,礦坑礦井裏都能看到穿著羊皮或棉衣的工人出出入入的作業,軌道也是修的整整齊齊,一看就已經開采多年。礦山不遠處有幾處工廠正在冒煙,估計是燒制金屬的場所了。

剛進礦口,有的老夥計就像認識他似的紛紛和他打招呼,一副經常見面的老油條臉:“宇文將軍又來了?這幾個月開采情況一切如常,還新發現了一種碳化金,價值連城,就是產量太少了,要不可能有大用,您看看。”

最近余情正在研究這種碳化金,在一個銅礦開采過程中發現的伴生礦,產量極其稀少,礦工發現新物質首要就是測一下金屬性能,看看能有什麽用。

這個碳化金本來拿在手裏比銅輕三分之二,看著亮銀色,沒抱什麽能大用的希望,就是取個樣以後保存下來留作慢慢研究罷了。

這一測試發現碳化金和其他金屬不一樣,趕緊就報給了余情——碳化金極抗高溫,燃點和黃金差不多,關鍵是只要成型,無論何種金屬怎樣敲打戳弄,上邊連一個白點都不會留下;燒融之後拉為細絲,兩匹馬用力亦拉扯不斷,堅固異常,令這些見多識廣的礦工大為震驚。

一人向余情稟告的時候說道:“這個碳化金就是產量實在稀少,估計一個礦也產不出五斤來,這要是產量和鐵一樣——都不用像鐵礦那麽產量大,像金礦產量就行,整出點盔甲來,這不是刀槍不入了嗎,哈哈,像帶著免死金牌。”

另外一人直接翻著白眼澆了冷水:“就這麽點產量怎麽篩選出來?一個礦出五斤每斤得賣至少上五萬兩才能抵回成本,一身盔甲幾十斤重,我估摸著就算是富可敵國也買不起,你說是不是?少掌櫃的?”

余情手裏拿著小小的一塊碳化金陷入沉思,聽手下礦工喊她才回過神來,問道:“全力開采,想采二十斤需要多久?”

手下撓了撓下巴:“二十斤?天呐,四個礦各加派五十人專門用來收集和煉制,估計得至少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