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第2/3頁)

剛剛睡醒,傅硯有些糊塗,不小心叫錯稱呼,反應過來後又改口道:“比陛下要過得好,幼時還曾多次救過陛下的性命,長大後也幫過陛下幾回,雖然我同陛下說過,英王幫他只是想讓他占著太子位,免叫宸王或翊王當上太子,那樣他就徹底沒了機會。可陛下雖心知肚明,卻還是對他多有容忍,別看每次我和英王起矛盾陛下都向著我,真要讓陛下處死英王,他也舍不得。”

原來如此。

顧浮擡手,捏了捏傅硯的臉,傅硯睡眼惺忪,被顧浮捏著臉,顯得格外無害,甚至有點可愛。

顧浮沒留下吃早飯,她離開後,傅硯漱洗換衣,對端上早飯的一葉道:“傳出消息,就說陛下顧忌兄弟情分,不願重罰英王。”

只要這個消息傳出去,自會有人替英王求情,給苦惱的陛下遞梯子,順利成章減輕對英王的責罰。

傅硯不會為了弄死英王而去損害自己和皇帝之間的關系,這是為了他自己也是為了顧浮,所以英王這次注定死不透他也不強求,他只希望英王能過得再好些。

好到能養肥膽子,下回再接再厲,犯下皇帝不得不殺他的大錯。

“是。”一葉領命,退下時悄悄擡眼偷瞄傅硯,就見國師大人神色平淡淡漠,哪有半分面對顧浮時候的乖巧綿軟。

顧浮回了家,換好衣服吃過早飯,就同穆青瑤一塊入宮去上課。

這段時日以來,入宮上課的姑娘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給她們教授課程的先生三不五時就會換一次,若是教得不好換掉也就罷了,有幾位明明教得很好,卻也被換掉,這就很奇怪。

不過還好,第二輪選麟畫像的推出,讓姑娘們把這個問題拋到了腦後。

因為第二輪畫像不僅比原來更多更全面,還都畫得特別好看。

就連原先說好不會再收集同一人畫像的瑞陽長公主,也對第二輪畫像癡迷不已。

唯一讓人遺憾的是,第二輪依舊沒有國師的畫像。

為此還有人來問顧浮:“為何沒有國師大人的畫像?”

不願看到傅硯的畫像流入民間,一力反對增加傅硯畫像的顧浮:“我也不知道啊。”

知道內情的詩社姑娘們聽了,紛紛掩唇忍笑。

“對了,棠五,你們幾個昨日從顧二家中出來,將你們護送回家的那個人是誰?顧二的弟弟嗎?”有姑娘問。

被點名的棠五愣了愣:“誰?”

“就是騎馬那個呀,我昨日去如煙軒拿預定的胭脂,出來正巧遇到你們的馬車,可都看見了。”她十分肯定自己沒有看錯。

棠五昨日喝了點酒記不太清,想了想才想起來,並呐呐道:“不是顧二的弟弟,就是顧二。”

“什麽?”那姑娘驚道:“不可能,我雖沒看清,但也能確定那人穿著一身男裝,沒帶幕籬也沒戴淺露,騎著馬跟在馬車旁,怎麽可能是顧二?”

那姑娘聲音大,讓課室裏的其他姑娘們聽見,紛紛湊過來詢問究竟。

然而不巧,上課的搖鈴響起,給她們上課的先生也走到了門口,眾人便只能壓下滿腹驚奇,等先生講完課再去問棠五和顧浮。

到了下課,一眾姑娘們迫不及待地圍上顧浮和棠五,顧浮就和她們說自己經常穿男裝騎馬出門。

“不戴幕籬也不戴淺露?”

顧浮搖頭:“不戴。”

“難道沒人看出你是女子?”

在軍營裏待了五年都沒被人看出是女人的顧浮:“沒有。”

姑娘們不信,就說:“或許是被人看出來了,但那人見你穿著男裝,才沒說什麽。”

長公主也來湊熱鬧:“又或者你穿著男裝,旁人只當你是男生女相,自然不會管你。”

長公主這話還是挺有說服力的,看看縣主的兒子孟長青,長得多漂亮,也沒見有人把他當成女子,就因為他穿了男裝。

眾人打聽清楚,紛紛羨慕起了顧家的家風——她們若是穿著男裝在外拋頭露面騎馬,定會被家裏人罵。

可即便如此,一旦出現了第一個這麽做的人,後面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顧浮自己不曾留意,但在其他人眼中,她們這群入宮給長公主當伴讀的姑娘,已經成了京城閨秀眼中最令人向往的一個圈子,為了向她們靠近,她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效仿,而顧浮更是她們中風向標一樣的存在,戴淺露佩長刀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下午皇後召見顧浮。

如今合適的先生都選得差不多了,書院動工也有一個多月,剩下的問題就是皇後該以怎樣的名義,將第一所女子書院坐實,並開始招生。

平民女子不用想,平民百姓家裏,便是供男孩上學都費勁,更不可能費錢讓女兒家去讀書。

可問題是,世家大族會肯把家裏的女孩兒送過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