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第2/3頁)

真的假的?別不是男扮女裝,戴了幕籬上來唬人。

在場的軍造司掌司險些從自己的位置上蹦起來,臉上滿滿都是震驚。

這可是他們每年改進一次的鱗紋長刀!怎麽可能這麽輕易就被斬斷!!

鱗紋長刀的堅韌程度只有武將和軍造司明白,不曾接觸過的外行人就看個熱鬧,瞧見顧浮贏了,便有文臣忍不住譏諷:“玉樓公主連我大庸的閨閣女子都打不過,就別再嚷嚷著要與武將比了吧。”

一旁的官員連聲附和,帶起一陣歡聲笑語。

玉樓公主手持斷刀,不知是死裏逃生嚇的,還是被人嘲諷給氣的,手都顫了。

顧浮透過輕紗邊沿看著地面想了想,突然轉身,向皇帝拱手道:“陛下,玉樓公主想與我大庸武將比試,不巧,民女也有和她一樣的想法,想與諸位使臣帶來的武將一較高低,還望陛下恩準。”

懷疑顧浮男扮女裝的李禹愣了愣,總覺得這個聲音有點耳熟,說起來,雖然衣袖寬大看不真切,但對方的身形也讓他隱隱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惜那感覺太過微弱,不等他細想,皇帝的聲音就打斷了他的思緒——

“既然如此……”

皇帝看向那些外邦人,他們並非一夥,有幾個來自南邊部族,還有幾個是東南磊國派遣而來的使臣。

各自入京的時間也不同,不過在驛館住了些時日,統一在今天被召入宮中覲見。

玉樓公主要挑戰大庸武將時他們就推波助瀾,想看好戲,如今火往他們那燒去,他們再想阻止也晚了,其中有個外邦人中原話講得極好,能言善辯,可惜方才就數他拱火供得最厲害,現在誰要找借口說不,趙長崎就拿他之前的話堵回去,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至於顧浮有沒有能耐打贏他們帶來的武將,這點不在眾人的考慮範圍內。

和玉樓公主一樣,顧浮是女子,她若贏了對方丟臉,她若輸了對方也勝之不武,顯然是筆穩賺的買賣。

可誰都沒想到,顧浮能贏遍全場。

管他來的是何等健碩的彪形大漢,身負多少戰功,戰戟舞得有多威風,錘子輪得有多嚇人,統統都被顧浮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由此可見顧浮打斷玉樓公主的刀,已經是手下留情。

而先前說玉樓公主連顧浮都打不過就別想挑戰大庸武將,言語間把顧浮和玉樓公主一塊貶低的大臣也閉了嘴。

——這顯然不是他們理解中的“閨閣女子”。

“好了。”打完一輪,皇帝才不緊不慢地喚了一聲,讓顧浮收手。

因為長刀不給勁,中途換了把長.槍的顧浮神清氣爽,聽皇帝的話乖乖退下。

宮女領她到偏殿休息,顧浮坐下後就摘了幕籬——方才好幾個武將想把她的幕籬打掉,雖然沒有成功,但也在幕籬上留了幾道口子。

顧浮正苦惱待會回去要怎麽應付衛姑娘,外頭突然傳來宮女詫異的聲音:“李統領?”

顧浮身形一僵,手裏的幕籬險些掉地上去。

她方才和人對打,刻意改了出手的習慣和武功路數,應當不會被李禹看出來才對。

偏殿外,李禹面不改色地對宮女扯謊,說道:“陛下叫我過來看看。”

宮女遲疑,不太敢放李禹進去。

顧浮站起身,正想在偏殿裏找個地方躲躲,就聽見外頭又響起一道聲音——

“陛下何時叫了李統領來偏殿,我怎麽不知道。”

聲音冷淡,分明就是傅硯。

顧浮舒出一口氣:她家望昔可真是及時雨。

顧家二姑娘畢竟是國師的未婚妻,李禹就是再好奇再想探究,也沒有當著國師的面強行去見人家未婚妻的道理,只好悻悻離開。

李禹離開後,顧浮重新戴上幕籬,跑到門口,腳步非常輕快——她太久沒和人一對一打過架了,剛剛那一通打,打得她非常痛快。

可傅硯卻與她截然相反,感到了無比的憋悶。

在顧浮看不到的時候,傅硯收集了許多有關顧浮在北境從軍的情報和信息,可無論翻多少書冊軍報,閱覽多少文字記敘,都沒有方才親眼看見顧浮持刀舞槍碾壓數名大將來的震撼。

傅硯從未如此清晰地認識到,京都這塊繁華地根本不夠顧浮施展,她若為男子,必可累積不世之功,名垂青史,而不是只有短短五年的軍旅生涯,得後世一句“英年早逝”的嘆息。

哪怕顧浮說了她如今還有別的事情想要去做,傅硯依舊為她感到不平。

無處發泄的郁悶讓傅硯按捺不住來找她,帶她出宮。

顧浮奇怪,問他去哪。

傅硯說:“看禮物。”

思想肮臟的顧浮:“……”

青天白日,不好吧。

顧浮心裏想著有傷風化,身體卻格外誠實,偷偷跟著傅硯出宮,一塊乘上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