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第2/2頁)

顧浮被單獨留在屋裏,滿臉不解:“怎麽了這是?不好聽嗎?不會吧,望昔可喜歡聽我彈箜篌了。”

綠竹沒說話,只默默上前去,把箜篌搬回庫房。

顧浮想不通便沒再糾結,起身理了理裙擺,讓扶著腦袋的明珠去衣櫃裏翻翻,看有沒有多出來什麽東西。

顧詩詩進屋後一直站在衣櫃旁,聽說顧浮要彈箜篌臉色變得很難看,但卻依舊在屋裏待著沒走,等其他人都受不了了才跟著一塊出屋,顧浮不信她什麽都沒做。

明珠在顧浮的衣櫃裏一陣翻找,最終翻出一個陌生的香囊,香囊裏頭藏了一首情詩,落款趙居義。

顧浮知道趙居義,因為他爹和顧啟錚關系不錯,每年臘八顧家和趙家都會一同去萬緣庵施粥。

香囊的繩結還被做了手腳,表面看不出來,實則用力甩幾下就會斷,若顧浮院裏的丫鬟不留意,以為這個香囊是顧浮的,顧浮又隨便把它戴在身上,因為繩結斷掉被人撿著,她真是有十張嘴都說不清。

顧浮吩咐明珠:“送去我爹那。”

她懶得管這些烏七八糟的事情。

日頭漸高,登門顧家的客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是顧浮的生辰,所以不設男席,只有女客。

李氏、穆青瑤還有詩社的姑娘並戚姑娘一塊幫著顧浮招待,就這樣還險些招待不過來。

“顧詩詩呢?”顧浮發現顧詩詩不見人影,立刻就問綠竹。

綠竹低聲回道:“老爺把四姑娘和楊姨娘叫去罵了一頓,如今兩人被拘在院子裏,院子外頭有嬤嬤看著,出不來。”

那就行。

顧浮正要松口氣,明珠又跑了來,說衛姑娘和一位夫人起了爭執。

顧浮一邊朝花園趕去,一邊聽明珠說明情況,原來是衛姑娘在花園裏和人聊天時順口抱怨,說幕籬的輕紗遮擋全身,出門在外穿得再好看也沒法顯露,實在可惜。

這話被一位夫人聽見,那夫人斥責衛姑娘太過愛出風頭,還說衛姑娘日後必為不端婦,把衛姑娘說的羞憤欲死,眼淚直掉。

顧浮腳步不停,開口讓綠竹去拿一副幕籬和一把剪子來。

綠竹速度很快,顧浮才抵達花園,綠竹就把幕籬和剪子拿了來。

花園裏聚了不少人,但都端著姿態,沒有出言勸和。

衛姑娘身邊還有其他詩社裏的姑娘,卻因說不過那夫人,只能和衛姑娘一塊被氣得眼圈通紅。

顧浮越過眾人走到她們面前,用剪子當著眾人的面把幕籬上的輕紗剪得只剩半尺,然後蓋到淚流滿面的衛姑娘頭上。

本該籠罩全身的輕紗被剪後才及肩頭,輕輕垂下正好遮去衛姑娘狼狽的面容。

“這樣不就行了。”顧浮的聲音平靜沉穩,衛姑娘聽見不知為何眼淚流得更兇了。

那夫人不滿顧浮的舉止,說道:“不以幕籬遮掩身形就出門,成何體統!”

顧浮轉頭,冷冷地問她:“怎麽,夫人也要罵我日後必為不端婦嗎?”

那夫人漲得面皮通紅——顧浮的婚約是陛下禦賜,罵顧浮不端,不就等於罵皇帝眼瞎?她哪敢,只能小聲囁嚅:“不知道遮掩,叫人看了想入非非,豈不羞恥。”

戚姑娘比顧浮晚來一步,聽到這裏揚聲道:“心裏臟的人,你就是露出一截手脖子,他都能滿腦肮臟汙穢,心思要是幹凈,你即便露胳膊露腿,他也無動於衷,夫人怎麽只在這教訓小姑娘,有本事去把大街上那些心思齷齪的男子也一並教訓了。”

這話稀奇,可有的人聽了覺得振聾發聵,有的人根本不往心裏去。

比如那夫人,她自覺不怕戚姑娘,正要駁斥,便有下人趕來,說長公主到了。

一旁坐觀壁上的夫人們怕毀了顧浮的生辰宴惹長公主不快,這才紛紛出口相勸,將這出鬧劇平息。

開席後不久,宮裏又來了皇後的懿旨,竟是賜下嫁衣,給顧浮做生辰禮物。

顧浮高興不用再被李氏逼著繡嫁衣,可這股高興的勁頭沒維持多久,宮裏又來了人,說是陛下有旨,請顧浮入宮覲見。

瑞陽長公主問傳旨的太監:“今日不是有外邦使臣入宮嗎?父皇把顧二叫去做什麽?”

傳旨太監不敢得罪瑞陽長公主,只好一五一十交代清楚——

“回殿下,外邦使臣中有位玉樓公主,自幼擅武,此番前來說是想要挑戰我大庸的武將,陛下擔心輸了丟臉,贏了勝之不武,想起顧二姑娘也擅武藝,這才特地下旨召顧二姑娘入宮。姑娘快請吧,莫要讓陛下久等了。”

竟是要叫顧家二姑娘去和外邦公主比武???

眾人不敢置信,轉頭去看顧浮,就見顧浮跑去衛姑娘那,和衛姑娘借那頂只能擋臉的幕籬。

衛姑娘抱著幕籬特別不舍:“你回來記得還我。”

顧浮也沒提醒衛姑娘,這幕籬本就是她顧家的,連聲答應回來就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