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2/2頁)

然而不收不行,不收李禹不讓她走。

顧浮只好把玉佩收下,出了小間離開酒坊。

李禹不甘心等顧浮離京才能見到她,便偷偷跟了出去,想暗中探得顧浮的下落,可才走過拐角,就發現那個頭戴幕籬的女子不見了。

竟是個會武功的。

李禹輕嘖一聲,原地站了許久才離開。

顧浮繞路從後門進了脂粉鋪,隨後和林嬤嬤一塊回了金蟬軒。

卻見金蟬軒裏除了穆青瑤和她的丫鬟,竟還站著一位嬤嬤。

“二姑娘,二夫人有要事,叫我來請二姑娘回府。”

顧浮一頭霧水,問是怎麽回事,嬤嬤不肯直說,只好和穆青瑤一塊乘馬車回府。

回府後那嬤嬤也沒帶顧浮去二夫人那,而是讓顧浮先回自己的院子,好好打扮一番。

顧浮有所猜測,問一直在家的明珠:“家裏可是來客人了?”

明珠:“是來了客人,聽說是二老爺的學生,但不知為何去了大老爺那,一同來的還有那位公子的爹娘,正同老夫人說話呢。”

被拉著上妝的顧浮透過鏡子,看了眼身後的穆青瑤,穆青瑤收到視線,拍了拍她的肩,算做安慰。

……

“李大人”

祁天塔下,守衛上前替騎馬而來的李於銘拉住韁繩。

李於銘翻身下馬,道:“陛下叫我來請國師入宮,煩請通傳一聲。”

“李大人客氣了。”

守衛們畢恭畢敬,然而通傳後的回應卻沒那麽令人如意。

“李大人,國師大人身體不適,你看這……”

李於銘倒是沒什麽不滿,畢竟這也不是頭一回了,他們的陛下對國師向來縱容,從不會因為召不來人就生氣,他們這些個做臣子的自然也不會瞎操心。

不過該盡力的事情,即便厚著臉皮也要再試一把,這是李於銘的信條,也是他能走到如今這個地位的原因之一。

他讓守衛又傳了一次話,這次說是想要親自見見國師,當面和國師說明來意。

這回國師允了。

於是李於銘爬了七層高的樓梯,上了塔樓頂層,臉上沒露出絲毫的不滿。

表面上國師沒有品銜,但身為秘閣指揮使,李於銘知道,國師才是真正執掌秘閣的人。

世人都說李於銘作為國舅,是皇帝手裏的刀,卻不知他這把明刀後邊還藏了一把暗刀,這把暗刀殺的人、做的臟活,可比明刀多了去了。

也正是清楚這點,李家才能維持住理智,不被眼前的富貴權柄迷瞎了眼。

李於銘對著憑欄而坐,明顯沒有哪裏“不適”的國師行禮,說道:“陛下召大人入宮,想和大人說說忠順候的事。”

忠順候?

拿著“千裏目”在城內看來看去的傅硯回憶了一下才想起來,那是顧浮大將軍“死”後被追封的爵位。

顧浮的事情他聽皇帝說過,也知道這位忠順候是女子,更知道這女子如今已經回了京城,皇帝正苦惱後續的安排。畢竟人好好一個大將軍,雖說是女子,但畢竟為國家灑過熱血,總不好一道聖旨把人大好前程攔腰斬斷就什麽都不管了。

皇帝叫他入宮,多半是要他幫著一塊出主意。

國師想了想,覺得沒什麽興趣,也懶得入宮,再一次給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