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飲食男女(35)三合一(第3/6頁)

然後嘩啦啦的一片。

林雨桐又笑問,“男同學……有女朋友的男同學,有沒有大冬天的給女朋友暖過手腳的,有沒有在特殊的日子裏要特別給女朋友準備紅糖水的……”

下面轟然而笑,然後又嘩啦啦舉起許多手。

林雨桐就道,“沒舉手的,估摸著,都是沒女朋友的。繼續加油吧!行了,放下手吧。叫大家舉手呢,就是叫大家看看,這個病的普遍情況。當然了,很多時候,大家都不把這種病叫病。比如臉上長痘痘了,都想著用什麽藥膏抹一抹,不要留疤呀!口腔潰瘍了,那就多吃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然後去藥店買點什麽噴霧,一噴就好。牙齦出血要選對牙膏……好像大家普遍覺得,跟上火聯系起來的只有流鼻血。因為只要不是撞傷了鼻子,這一流鼻血就肯定是上火。打小家裏就是這麽教的,口口相傳下來的。在農村的孩子,家裏就會說,是不是睡熱炕了……因此,大家都上火的概念理解都是這樣。像是女孩子手腳冰涼,這叫不耐凍,痛經那也是忍著,忍不住了很多都吃止疼片,這個最省事。種種的治療方案,都是治標不治本。要治本,根子還在上熱下寒上。”

“那有的同學就要問了,怎麽就會導致上熱下寒的?”

“那原因多了,尤其是到了現代之後,更容易上熱下寒。原因嘛,無外乎是熬夜、胡吃海塞、吃抗生素、還有食品中的各種添加劑,夏天沒有節制的吹空調,各種冷飲甚至是不顧的季節的往肚子塞,甚至包括宅家久坐,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上熱下寒。”

“有的同學就要問了,這上熱下寒,只有女生有嗎?那不是,只是女性表現的尤其突出,她們是不論什麽季節,下半身總是冰冷的。很多體寒的女性,也多是下半身寒。你去西醫去找原因,那人家就告訴你多運動,多注意保暖。單中醫上,對上熱下寒到底是個什麽鬼,是有解釋的,今天咱們就把這個問題講清楚。”

然後下面嘩啦啦的,都在翻開筆記本,準備動手記了。

“上熱下寒的說法其實很早就存在了,它出自皇帝內經靈樞篇。《靈樞·刺節真邪》提到,‘上熱於寒,視其虛脈而陷之於經絡者取之,氣下乃止,此所謂引而下之者也。’這句話,我們簡單的說就是,上熱下寒是因為中焦不通,陰盛於下,虛陽上浮等導致的一系列的症狀。”

“咱們中醫上認為,天地是一個整體,地氣上揚,天氣下降,於是天地交泰,乾坤一體,這才有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十二個節氣。那麽同樣的,人也是一個整體,人體內心火往下,溫暖下身。腎水往上,滋潤上身……如此,身體才有了陰陽循環,陰陽交融達到平衡,我們的身體才是一個和諧的統一的整體。那麽,當我們身體上面的火下不去,下面的水上不來,心腎不交,陰陽離絕,身體自然就上熱下寒,產生了之前我們所說的症狀。”

“可怎麽如何分辨上熱下寒呢?”

“我們知道上熱下寒的人,上半身活在夏天,下半身處在冬天。我們得分開看,首先,上熱下寒得存在上熱的症狀。除了動不動就上火之外,還有燥熱、失眠、反復發作的口腔潰瘍、舌瘡、慢性咽炎、咽喉灼熱感、慢性中耳炎、目赤等一系列症狀。而下寒,主要是屁股一下冰涼,腿比常人拍冷,飲食耐溫不耐寒,吃涼的就難受,拉肚子,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以及婦科問題。”

“但是,我們又要把上熱下寒的人和陽虛怕寒區分開來。上熱下寒,一定得有上熱的症狀。而陽虛怕寒,是常常全身發冷,這是因為整體的陽氣不足。”

“上熱下寒,陽氣不一定虛。只是身上的陽氣沒有被利用起來,一直停留在上半身成了火。一味的降火是治標不治本的,我們要做的是將陽氣重新歸於下,只要它跑到下面去,那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所以,剛才那位女同學,你的問題就不是只吃梨子、綠豆甚至黃連能解決的問題了。懂的嗎?”

懂了!別管是不是學中醫的,反正感覺是都聽明白了。

“那麽這麽問題怎麽解決,解決的關鍵在哪裏?在中焦。打通中焦,是關鍵。心火要下來,要經過中焦。腎水要上去,也要經過中焦。打通中焦是調理上熱下寒的重中之重。只有打通中焦,才能順利的引火歸元,使水火相濟,陰陽交匯。”

“有的不是學中醫的頭同學這會子就有點迷糊了,說你說了半天中焦,中焦到底是個啥?”

“中焦就是脾胃一直周圍的物質環境。中醫上常說,補中益氣,補的就是中焦脾胃。現在就是吃的花樣太多太雜,只顧嘴巴,不顧脾胃……胡吃海塞,把這塊要緊的地方堵了。中焦可以說是五臟六腑的大管家,其他臟腑都離不開它,中焦如果不通,身體裏的氣血陰陽就無法正常運轉……所以,下面我要講的就是怎麽才能打通中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