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2頁)

趙言眸光一閃,忽然笑了,於是等他足足寫了幾張紙安慰他後,他在落款處印上了兩個小手印,他希望瀚哥兒能因此開心一些。

替兩個孩子洗完手之後,趙言這才去前院處理公務。

一翻開又是下面的人交上來關於欺男霸女的案件,他挑選放在一邊,準備統一處理。

他的處理方式很簡單,直接出去把人一抓,抓進來關個幾天,任憑外頭的人怎麽求情,府衙還是連只蒼蠅都飛不進來。

外頭不少人試圖激他出來的,兩日後,李老爺的孫子滿月,請帖也寄過來了。

趙言只托李北寄了份中規中矩的禮物過去,他借口是公務繁忙無法脫身。

他這一舉動,才讓某些人恍然想起,官是官,商是商。然而還有人想不明白的,畢竟之前,這南陵府的富商辦個喜事,請知府過來撐撐場面,歷任知府哪個不是歡歡喜喜過來的。

他們恍然還記得,趙言上任時,可是和和氣氣與他們坐一齊喝酒的的事。他們那會兒只以為趙言同歷任知府一樣,然而這才多久,難道還有人翻臉翻這麽快的??難道之前的和氣都是為了迷惑他們的?

趙言還真就像他們表示,他不但能翻臉,還能翻臉不認人。

府衙裏已經被他把控好,他所創建的商鋪也在日益壯大。

緊接著,趙言便準備走第二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改貿易稅制。

沉香、丁香、白豆蔻一類的稅收不改,按照官方規定,收三次,舶稅、市稅、抽分。

其余貨物,則按照數量或者價值收稅,只收兩次,一次固定舶稅和一次浮動市稅,數量越多或價值越高,市稅越低,所以叫浮動市稅。這個規定是為了鼓勵外來商人多往南陵府運送貨物。

且趙言還規定,這第二項其余貨物的稅制實施,一年之內,暫且只由與官府合作的‘二十三行’攬下。也就是說,除了‘二十三行’,其余商人從外商手裏扒拉來的其它種類貨物,稅收無優惠,還是收三稅,至於你從外商手裏攬下,成本比別人高,價格隨之漲高,能不能賣出去,那就是你們商人自己的事了。

這個規定一出來,差些沒把南陵府的富商氣吐了血。他們就沒見過吃相這麽難看的!什麽破稅制什麽破規定?!往年,什麽時候不是他們分了利潤,剩下的從指甲縫裏摳出來的才給南陵府七成的商人分。結果呢?這回倒好,連個湯底沒給他們留。

然而普通百姓可不管稅不稅的事,他們只知道在‘二十三行’買東西便宜,買越多越便宜,且還能買到許多實用和稀奇古怪的東西。

他們眼看著自己的富商地位受了威脅,家中的紈絝子從牢裏放出來哇哇大叫著要老子幫忙報仇,富商氣不順,直接一個杯子摔過去,府中雞飛狗跳。

若是有人因此質問趙言,他都想好了借口:我之前開了商會,是你們自己不參加杵在那看熱鬧的,怪得了誰,何況我又沒把路堵死,我們官府代表的‘二十三行’只獨占這稅制一年而已。

當然,要是有人知道趙言的想法,肯定又要大罵他當場不把事情講清楚,一年,一年的時間足以讓很多事發生變化!

然而不管外頭怎麽鬧,‘二十三行’的名號在一日日壯大,許多歐羅巴人知道‘二十三行’浮動市稅,他們屁顛屁顛地就跑過來了。而周邊不少府城也已經知道了這個商鋪的名字,且不說身後還有官府護著,讓人信服。

查爾斯自從上一回發覺:航海不一定要拘泥於兩個國家之間後,他產生了探索新大陸的興趣。這一路的新奇和艱辛且不提,他們要保證在四個月之內回去。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趙言派人去檢查了南陵府周遭的情況,比如哪裏路面塌陷不方面行走的,哪條河上的橋不牢固的,官府出錢,修!而哪個巷子犯案率高的,掌上燈籠,官府出錢叫巡邏,這些都是很瑣碎的事,趙言就像是填窟窿一樣,一下下把他們填好。

至於錢從哪裏來,都是由稅制改革後,從官府所得的收益撥出去的。為此,他讓人低調地宣揚了一下,讓他們知道,官府收了錢是辦了事的。

民間關於這位趙大人的議論愈多,大部分是誇贊他的。

而他們談論的趙大人,依舊窩著不出門,他負責決策,其余事交給手下去辦即可。且不說知府庫房裏有錢之後,趙言給他們漲了俸祿,他們愈加忠心,辦事積極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