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4(第2/5頁)

他坐得筆直,“先生,文禮的長輩曾言,讀書將有大用。”

“先生,我要讀書科舉,是為了改門換庭。”他家是商戶。

“先生,我是家中獨子,父親亦要求我讀書振興家族。”

你一句我一句,陳秀才將其納入耳中,卻點點頭並未表達意見。

趙言倒是從他們的回答中找到一絲規律,他們的所言,皆是圍繞“為什麽會來私塾讀書?”而言,這都是長輩施於他們的。

但稚言稚語顯得尤其可愛。

陳秀才提出的簡單問題,其實最終只簡化為另一個問題:是什麽促使你走上讀書大道的?

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被挑起,他們七嘴八舌的,只能表達出最簡單的想法,而最簡單的話,卻是你表達情緒最好的方式。

陳秀才點點頭,“還有人有其它想法嗎?”

一群小蘿蔔頭腦子裏還在絞盡腦汁地想著。

趙言不經意間擡頭,一向板正的陳秀才觀察他們的眼神一點也不掩飾。

他心裏咯噔一下,這也是個考核??還是他想多了?

趙言心緒轉了一圈,舉手表示想說話。

陳秀才落在趙言身上的目光多了些息,他好像記得方才一群人討論時,就他還坐得端正不發表意見的。

“你說,”陳秀才示意。

他端正身子,板著小臉,氣勢有了,“先生,學生曾在村中嬉鬧時被一老者問過此問,他亦簡單同我說了兩句。”

他狀似努力回憶,“受他影響,石頭偶爾也會思考,想一想先生所問的話,我只得出二個結論,一是外在要求,即長輩和家族要求,更甚者,讀書帶來的成果是吸引人的,學生是為了阿姐和姐夫好好讀書,想出人頭地……;二是內在需求,即讀書使人精神滿足,修身知理,得體知世故,大體意義的石頭還不懂,但石頭想要成為其中所說的一個明理的人,能被人尊重,那個老者因為學過知識,很是得人尊重……”

說了個小謊,他又盡量將回答表達出符合他這個年紀的簡單,雖說依舊文縐縐,但他已經真的很盡力了。至於說走上官途為官為民,那不是他這個年紀該提的。

陳秀才示意他坐下,邊點頭邊摸著胡子。雖引用了別人的意見,但他是所有孩子裏面理由說得最齊全的一個。

目前他得出兩個關於趙言的結論:辯述能力強,聰明。

“好了,還有誰想說的?”陳秀才繼續問。

趙言埋著頭微囧,繼續裝他的小孩。

接著另外有小孩重新舉手,再次揪出其中細節表達看法。

趙言情緒緩和下來,坐得板正聽他們講述,耳邊是稚言稚語,卻也有一些道理,他心想果然不能小瞧古人。

陳秀才是個循循善誘的好老師。

他提出問題的舉動,既活躍了氣氛,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又間接了解了孩童的思維方式、個性,一舉兩得。

趙言聽完最後的分析後心想:陳秀才也不是個死板的。

之後時間,陳秀才又誘導出兩個問題由他們解答,針對性隱約愈強。趙言都有參與。他發現其中有幾次,陳秀才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一上午時間過得飛快,中途休息一會。

下午他們則是開始識字。主要的啟蒙書是“千三百”。即《千字文》,之後《三字經》、《百家姓》。這算是最基本的“認字”階段。以前二者為主。

今日,在場所有學子未攜帶紙筆文具。

陳秀才顯然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他將千字文的一小部分寫到板上,省去抄寫階段,教他們認字,爾後誦讀部分三字經,百家姓。這是學堂普遍的做法。

你能認多少,背多少,這時候就考驗個人本事了。

趙言在看到字體結構時,噓了口氣,他勉強能認識這幾個字。不過關於誦讀,出人意料的是,他讀了一遍就記住了。

接下來的時間,他開始習字。周遭的小夥伴,除了坐久了忍不住動兩下,其余時間尤其認真聽講。

趙言在私塾的第一天,踏實而有趣。

臨近下午四點,私塾放學,陳秀才打開大門,第一天上學,家長早早候在門口。

“爹!”

“大伯,怎麽是你來接我了,我爹呢?”

一群小蘿蔔頭奔至親人身邊,嘰嘰喳喳的。

趙言落在最後,小身子板從門口擠出來,他四處掃了一圈,在靠近墻的那邊看見了憨姐夫。

張高似乎是剛趕過來的,滿頭大汗,黑臉通紅,略顯狼狽,與這群來接孩子的富人家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見石頭看過來,他微局促地招招手。

“姐夫,”石頭啪嗒跑過去,“你剛過來嗎?”

“嗯,雇主讓我多搬了十袋,所以慢了,但我今日比別人多掙了兩文錢!”張高笑呵呵的。

趙言走近了,才見著他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濕了,濕噠噠地黏在後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