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雉水這個城(第2/3頁)

紅棗知道這年代女人們做針線其實是一種休息福利,當下也就罷了。

這次進城不賣東西,李滿囤沒法挑紅棗去。不過,這難不住李滿囤cc他將兩個竹筐疊起來,然後把紅棗抱進去,接著自己背起竹筐,最後再拿一根扁擔就出了門。

李滿囤的打算很簡單,先背紅棗進城,等買了東西後再挑回來,或者坐車回來。

與上次睡著進城不一樣,這一次,紅棗一路都趴在李滿囤背上東張西望。

高莊村在雉水縣的北面,離縣城隔了兩個村:大劉村和西陳村。

出了村,順著洪河往南走,走過兩三個丘陵,紅棗又看到一個小碼頭,便即問李滿囤:“爹,這邊就是西陳村嗎?”

李滿囤搖頭:“這是城裏周大地主家的農莊,周莊。”

“周莊?”紅棗第一次聽說這個詞。

紅棗看著周莊外高高的石頭墻以及原木大門,不覺贊嘆:到底是地主家的莊子,打這圍墻得花多少錢啊!

“嗯,周莊。”李滿囤不欲多說。

地主家的農莊和李滿囤他們村,可不一樣,農莊裏面的人雖一樣種地,但卻都是城裏富貴人家的奴隸,被成為'莊仆'。

小時候,李滿囤從長輩口中聽多了水荒那年一路缺衣少食地悲慘過去,知道當時有一部分人為了一口吃的,就賣兒賣女,甚至自賣自身。

據說,現他們住的這一片地,從大劉村起,往北,經西陳村,再過他們高莊村,秀水村,高橋村,一直到鄰縣,有大小十來個莊子,而莊子裏的莊仆都是那撥賣身人的後代。

似他們高莊村,據說原來就是一個高姓地主家的莊子。只是後來高地主家壞了事,全家被殺,連帶這地被充了公,然後用以安置當年水荒的流民,方才有了現在的高莊村。

少時聽故事,總以為裏面的缺衣少食是人間至慘,而隨著年歲漸長,李滿囤方知道,天下無事能比過莊仆世代為奴的絕望。

李滿囤不欲紅棗小小年紀,便知這人間至苦,故含糊其辭。幸而紅棗沒糾結此事。

走了不到一裏地的樣子,然後又走過了一段丘陵,李滿囤放說:“這才是西陳村。”

西陳村的外面同高莊村似乎沒差,村口也有個不大的碼頭。

過了西陳村,便就是大劉村。大劉村的碼頭,不是一般的大,停泊的船只也特別多。無數的挑夫似蟻群的工蟻一樣,排著隊在船上和碼頭上穿梭忙碌。

碼頭外載貨的手推板車也排成兩隊,一隊進,一隊出,秩序頗為井然。

進城的路自大劉村便轉了彎cc大劉村村中的大路直通縣城的北城門。

穿村而過,紅棗注意到路兩邊的住戶差不多都在家門口打了棚子,擺了茶水攤,使家裏的孩子或者婦人老人看著。

間或地,還有幾家其他棚子,出售黃沙、磚瓦、木柴之類。

紅看到這些,禁不住問道:“爹,咱家建房,黃沙磚瓦是不是都這村買的?”

李滿囤聞言搖頭:“不是。這裏的磚瓦都是賣給城裏人。價錢貴。”

“我們家用的磚瓦都是直接去磚窯訂的。”

沒想到自家蓋房的磚瓦竟然是一手貨源,紅棗想,他爹真不是一般的會省錢。

顯然地,大劉村比高莊村富裕多了。大劉村的村戶幾乎家家都是磚瓦房不說,就連看茶水的老婦孩童身上,或項圈掛鎖,或簪子手鐲,總之,都有銀飾,甚至,偶爾還有兩個,帶著足金耳環。

果然,紅棗想,還是要想富,先修路。這大劉村村人的穿戴比城裏,也不差什麽了。

難怪於氏要把小姑李杏花嫁到大劉村,這大劉村的日子確實比高莊村強。

紅棗沒問她爹李滿囤小姑家在哪兒,李滿囤雖然知道但也沒提,他父女兩個都和李杏花不相熟。

不過,城裏,到底還是不一樣的。一進城,紅棗便即就感到道路為之一變cc一路行來的土路,瞬間變成了青磚石板路。路的中間鋪著石板,兩邊鋪著青磚,竟是一點黃泥不見。回首看看身後的城墻,紅棗便覺這城墻就好似一道分水嶺,把城裏和城外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雉水城方圓不過三裏,東西,南北兩個城門的連線便是東、西和南、北四條大街。四條大街的相交處便是縣衙。縣衙的南邊有孔廟和縣學,東邊有城隍廟。縣城的主要店鋪和大戶人家便即就集中在這四條大街上。其他人家則分散在四條大街連接的小巷之中。

縣城裏的店鋪,李滿囤先前常買的只是一個雜貨鋪,就在北大街上。縣裏其他街也有雜貨鋪,但都不及北大街這家,東西多,品種全。

或許,李滿囤想,這就是近著碼頭的好處吧。

北大街雖然背靠碼頭,交通方便,但因來往的都是腳力挑夫,街上的店鋪都是大碗茶、玉米餅、豬頭肉這類的平民吃食,住戶也都是普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