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第3/4頁)

“是!”江蘇巡撫宋犖臉龐上滿滿都是懊悔,尤其是聽聞自己曾去過此地,他在時安然無恙,自己走之後又恢復原狀的現實,那是無地自容,只恨不得立刻鉆進地裏。

至於蘇州知府,康熙就沒有對宋犖的客氣了。

屢屢報官而無人管轄……是誰的錯?這蘇州知府的頂戴花翎也保不住了,而隨後劉家村所屬的知縣自然也官職不保,皆被康熙一擼到底。

劉家村當天下午就被官兵包圍起來。

在康熙的監督下,官府的行動堪稱雷厲風行。

即便宗族再是不願意,但官府的動作依然沒有停止。江蘇巡撫宋犖更是直接下令:凡是劉家村近五年內,有男方家屬死亡一月內死亡的女性家屬皆需被開棺驗屍,必須要查明真相!

開棺驗屍一事傳出去,頓時引起蘇州城周遭儒生們的注意。

要知道在《禮記檀弓上》要求:“喪三日而殯,凡附於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注1]

而在大清律例裏也明文寫著:凡是以焚燒支解等手段殘害死屍,或者是將屍體遺棄到江湖海水中的,都要按照“鬥殺”罪減一等處罰;如果僅僅是損傷屍體的,也是按照鬥殺罪減二等處罰……[注2]

這開棺驗屍,可是有違天和,有違孝道!

頓時間蘇州城周遭城池的儒生們滿心憤慨,新式學校的出現已經對科舉制度造成了嚴重沖擊,而如今竟然是連孝道都要改變嗎?

四面八方或是騎馬或是乘坐馬車趕來遊街示威的儒生竟是在幾日後數量暴漲,足足有近千人,站在蘇州城中心裏背誦禮記孝道,聲勢頗為驚人。

在他們影響下,不少普通老百姓也忍不住湊了進來,齊齊呼喊讓官府收回成命。

“皇上!”

刑部尚書傅臘塔聽聞此事匆匆稟告:“蘇州城裏如今人潮湧動,近千余名書生齊聚一堂,只怕會惹出大事!奴才認為應該立刻派遣官兵驅逐,抓捕領頭者。”

“……不。”

康熙沉吟道:“只要能在控制之中,這事兒鬧得越大越好!朕已讓人在周遭做好準備,若是真有人膽敢起叛亂之心立刻當場處死,若只是正常的遊街示威,便讓那些書生們去吧。”

“……可是皇上!”

“按朕的吩咐去辦。”

“……是。”

像傅臘塔一般心吊在半空中七上八下的朝臣可是不少,尤其負責康熙安危的侍衛們更是提起一百分一千分一萬分的警惕心,生怕出現任何的問題。

當然在幾天之後,這個局勢就逐漸發生改變。

原因是開棺驗屍的結果出來了,望著女兒/姐妹顱骨上的大洞,看著棺材板上無數劃痕甚至怨恨的話語,這些從別村甚至其他城池趕來勸阻的家屬們心態徹底崩潰了。

遊街?遊街個屁啊……

痛哭聲,哀嚎聲,絕望的悲泣聲響徹了整個蘇州城的上空。

應該讓自己女兒/姐妹的骸骨出現在人前嗎?

將遺體暴露在眾人面前由人翻檢,在現今是會被人視為奇恥大辱,是對遺體的褻瀆。

這些家屬們茫然四顧。

晚上就夢到了或是流淚或是面目猙獰的女兒/姐妹,瞧著她們熟悉又陌生的臉龐,回過神來的親屬們再也不願意忍受下去。

他們一個接著一個選擇報官,在禮記和正義之間選擇了後者。

他們的報官讓官府終於能將證據擺放在民眾眼前,儒生們徹底啞火了。但其中總有嘴硬的儒生嚷嚷著:“能為夫婿殉葬,名列烈女節婦牌坊上,又有何不好?”

“你這人難不成家中沒有姐妹,沒有老母女兒?”有人不可置信的怒斥。

“這又如何?這般做又有何不對?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此人振臂呼喝,半點羞恥都無甚至還寫滿了不以為然。

他卻不知道自己的話語卻是被路過的胤禛和胤禩聽了個全部。

正當他大聲吆喝著,不顧周遭民眾阻止,還要讓一部分和他心思相同的儒生繼續去遊街時,勃然大怒的胤禩走了出來。

他使著侍衛將這人抓住:“拖到台上把他關入棺材裏,等到快要咽氣了再放出來,瞧瞧他還敢不敢大放厥詞!”

“你——你這!”儒生嚇得魂飛魄散,先前的‘正義凜然’瞬間消失得幹幹凈凈,哭嚎著求救想要逃跑。

只可惜在他身邊只留下一批看他不順眼的讀書人,眾人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幸災樂禍的看著這人被拖上去關在棺材裏。

直到裏面砸門聲音從強到弱,眼見著就要無聲侍衛們才把棺材再次打開。

不見其人,味道卻是讓人驚得捂住鼻子連連倒退。

只見那先前那滿臉不服氣的儒生,此刻已是癱軟在地,黃的臭的滿了褲襠。

見著眼前光芒,他大口大口的喘著氣,面帶恐懼雙手雙腳著地爬了出去。這淒慘悲哀的模樣,讓圍觀的,一些心中抱著同樣念頭的人心中一凜,恐懼一陣陣的泛了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