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3頁)

鎮武侯琢磨了下,點頭,“是這個理。”一低頭,兒子呢。他回頭,發現兒子已經打著呵欠走遠了。

天子正準備吃朝食,收到宮使稟報,鎮武侯帶著新鮮食物在宮門口求見。

天子:“……”又搞出什麽神神秘秘的好東西了嗎?他說道:“宣。”

不多時,鎮武侯來了,身後還跟著宮使。

宮使們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小炭爐,炭爐上有一個被小火煨著的陶甕,正咕嚕地冒著泡,彌漫著香味。

鎮武侯畢恭畢敬地行過禮,待天子叫起之後,這才按照之前裴三郎給他們上飯的順便,先上了小半碗白米飯,請天子嘗嘗。

小半碗白米飯還配上新鮮出爐的涼拌豆芽,擺到天子面前。

這年代的調料味料少到沒有,豆芽只好拿雞肉熬的高湯當雞精調味了。

宮使見到鎮武侯端上食物,取來筷子想試毒,天子擡袖一拂,又退下了。

天子拿起筷子夾了根豆芽,好吃!他說:“比魯公府呈上來的豆芽香,聽說是你家三郎搗鼓出來的。”

鎮武侯憨憨地應了聲,熱情推薦:“陛下,你吃大米飯,那個香。”

天子端起米飯,挑起一口送到嘴裏細細地品了品,點頭,說:“不錯。”慢慢地把小半碗吃完,問鎮武侯這是什麽地方的產物?產量如何?

鎮武侯說:“南方,產量畝產四百升左右。”說完話,又盛了碗雞肉粥給天子。

天子聽到畝產量四百升眼睛都亮了下,扭頭看向鎮武侯,問:“當真?”

鎮武侯說:“陛下嘗嘗這個。”

天子接過粥碗,又換上勺子,一口接一口,吃光一碗,讓鎮武侯替他再盛一碗,說:“細細稟明。”

鎮武侯說:“這是糙米去殼制成的。”

天子僵住,扭頭看鎮武侯:奴隸們和雞鴨吃的?

鎮武侯跪地,稟告天子:這糙米叫做稻谷,去殼稱作為大米,被去掉的糙米殼被稱作糠。糠混著粗糧用來喂雞鴨鵝等家禽牲畜,糙米殼裏面的大米卻是細糧。他緊跟著又算賬,細數種糙米比種黍米的優勢。他把裴三郎的話搬過來,略加修改使用上了:“糧食產量怎麽也得翻上三五倍吧。”不敢說沒有十倍也有五倍的大話。

天子說:“斷不止三五倍。南方河流水道眾多,在河道兩側開墾水田非常便利。河道的淤泥肥沃,開墾之後即可播種,能趕上今年的春耕。”新開墾的加上之前挪作它用的水田,不僅是今年的稻谷產量會翻番,便是往後隨著水田的開墾,還會逐年再增。

鎮武侯當即把他跟陳武侯分頭行事稟告了天子。陳武侯花高價從裴三郎那裏買走一千斤稻谷準備宴請貴族們推廣,他昨夜已經連夜派人去收稻谷準備拉到京城,把價格拉到五文錢上捶實,以引得南方的貴族豪商地主們利動。最後,他才報上自己擔憂,眼下京中不缺糧,他買來這麽多糧,處理不了。

天子問:“你花多少金購的糧。”我掏給你就是了。

鎮武侯說:“我兒裴三郎出銅錢五萬貫,與我約定好二一添作五分利。”

天子:“……”所以這麽多年的糙米突然變成稻谷,就是那銅錢精鉆眼錢裏琢磨出來的法子?他果斷地打消了自己掏錢貼補鎮武侯的想法,讓人去宣太內司的望公來采買。他那十萬披甲人的糧食消耗一天是十萬升,五萬貫錢的糧食還不夠他們吃上兩個月的。

不過鎮武侯獻米有功,有利於江山社稷卻是得賞,陳武侯從旁協助也不能漏了。

於是鎮武侯出宮的時候,懷裏揣著天子的嘉獎詔書,抱著天子剛賞的一百兩金子,身邊不僅跟著望公和誠公,還有去陳武侯府上的傳詔的宮使。

陳武侯正在籌備宴請各路侯爵們的事,天子宮使上門了。

嘉獎詔書和一百兩金子砸到他的頭上,整個兒懵了。

他接過詔書過,反復地看了又看,才反應過來這是對門那兩父子有好處時順便捎上了他,然後天子免了他明年的歲貢還賞賜給他一百兩金子。

他謝恩,給傳詔的宮使封了個大紅封,千恩萬謝地把人送走,揣著詔書一路小跑地奔向對門的鎮武侯府,然後就見到裴三郎正在跟太內司的望公和誠公簽契書。他見禮後,再一打聽,這裴三郎竟然把收的糧食賣到了太內司,他們收來多少稻谷,太內司就收多少。

陳武侯問:“稻谷是什麽?”

裴三郎說:“糙米呀,為了配得起身價,改名字了,以後叫沒脫殼的叫稻谷,脫了殼的叫大米,脫下來的殼叫糠。”

陳武侯:“……”

望公和誠公面無表情地坐在旁邊。天下親自指定的買賣,他們沒有意見,但是……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見過這麽會做買賣的。一文錢買的糙米,起個新名字,換個做法,賣到五文錢!五文錢!還是賣給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