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農門天驕【12】(第2/4頁)

但元嘉穿越那麽多世界,見多識廣,鄭湘在他眼裏也就普普通通,只是因為從鄭瀾口中得知替嫁真相後難免會多注意一下這個死活不願嫁給他的鄭家嫡女長什麽樣子。

鄭母對元嘉當然不會如對鄭瀾那般怠慢,連忙道:“不必多禮!姑爺請坐!”

元嘉謝過,就坐在了鄭瀾的身邊。

坐在鄭母身邊的鄭湘悄悄的用眼角余光打量了一番這個險些成為自己夫君的男人,其容貌之出眾,見之令人難忘。

鄭湘雖然不後悔自己悔婚,但卻有點後悔把這樣俊美的男子便宜了討厭的庶姐。

元嘉坐在鄭瀾的身邊,敏銳的注意到了鄭瀾的不自在,便也沒有多留,很快就帶著鄭瀾對鄭母告辭離去了。

此番回門,是鄭瀾出嫁六年裏唯一一次回鄭家了。

因為之後元嘉就申請了外放安州為官,這一外放,便是六年任期。

<<<<<<

元嘉在外放安州六年任期間,在安州大力發展經濟,治理水患。

為此他還把他親愛的三柱弟弟從平安縣給叫來了,在他含蓄的提醒下,楊三柱拿出了水泥配方,元嘉就光明正大的用上水泥來建造堤壩,鋪設路面,又把水泥配方獻給皇帝。

元嘉在安州的政績和獻上水泥配方的功績,換來了他三級連跳的升官和楊三柱的皇商資格。

在安州這六年來,鄭瀾給他生了一對龍鳳胎,等他被調回京城的時候,龍鳳胎已經四歲多了。

楊三柱也借勢將珍寶閣的生意做大做強,分店開遍安州,還在京城也開了一家分店。

元嘉作為當今皇帝面前的紅人,心腹臣子,他的弟弟開的店鋪自然無人敢隨意搗亂,反而還多加捧場,珍寶閣日進鬥金。

皇帝對元嘉也十分放心,他出身寒門,妻子也是出身書香門第的鄭家女,與世家並無糾葛,又有一個會賺錢的皇商弟弟,也不用擔心他貪汙受賄。

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元嘉的官途自然十分順利。

回到京城,鄭家就主動遞來帖子邀請鄭瀾帶著孩子去鄭府。

元嘉和鄭瀾離開京城的六年,鄭家也是添丁進口了,鄭遲娶了妻,與妻子有了兩個兒子,鄭湘也早就嫁入門當戶對的人家做嫡長媳,孩子也兩歲了。

鄭瀾帶著龍鳳胎回鄭家,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尤其是她那素未謀面的嫂子羅氏對她格外熱情,光是給龍鳳胎的見面禮就十分貴重。

若是以前鄭瀾還會覺得受寵若驚以及不安,但現在她卻十分淡定的回贈了見面禮給兩個侄子。

做了六年多的官夫人,在安州那地兒她就是地位最高的女人,被人捧著敬著,自然而然的也養出了心氣兒。

這次是鄭瀾出嫁後第二次回娘家,回憶起第一次回娘家的場景,對比起來,她心中都忍不住嘲諷的笑了笑。

在現實面前,就算是她那心高氣傲素來看不起她的嫡母,也得扯著一張笑臉面對她了。

夫榮妻貴,如今元嘉的官職已經與鄭父齊平,甚至權力更大,而她的嫡兄鄭遲還在正五品的位置上熬資歷。連帶著鄭瀾的誥命品級都與嫡母齊平了,出身比她更好的嫂子羅氏還得對她笑臉相迎。

唯有嫡妹鄭湘依舊沒多大變化,看著她還是那副不爽討厭的冷漠表情,但鄭瀾卻毫無與她計較的想法。

因為鄭瀾覺得鄭湘不爽她可以理解,畢竟鄭湘嫁的丈夫出身高是高,可官途不順,至今還在翰林院熬資歷,她連個誥命都沒有,還是白身呢!

她都這麽可憐了,面對自己曾經看不起如今卻高高在上的庶姐,還能不許她不爽嗎?

鄭瀾心裏美滋滋的想著,我是個大方的人,一點也不介意高傲的嫡妹對我羨慕嫉妒恨的。

<<<<<<

鄭瀾回娘家裝逼的場景,元嘉是看不到的,他現在正在看楊三柱寫給他的一封信。

信上的內容不是介紹老家的情況,也不是珍寶閣的發展情況,而是早已被元嘉忘到腦後的原男主楊二柱的現狀。

楊三柱成為皇商之後,他就把珍寶閣做大了,生意自然不能局限於自給自足,自己做產品,也會天南地北的到處跑,尋找一些稀罕之物放在珍寶閣裏售賣。

而楊二柱就是楊三柱在某次下江南尋找稀罕商品時意外遇見的。

楊二柱已經改了名,不叫楊二柱,而是叫楊元啟了。

元嘉從楊三柱的信上看到‘楊元啟’這個名字,又觸動了他對原劇情的回憶。

沒想到楊二柱沒有被過繼到楊父楊母膝下,依舊改名為楊元啟了。

楊三柱在信中告訴他,改名為楊元啟的楊二柱已經成為江南張家的贅婿。

這個張家的家主正是原劇情中那個賞識楊元啟把女兒嫁給他的大官,原劇情中楊元啟能靠著老婆走上人生巔峰,是因為張家家主只有這麽一個女兒,獨苗苗,所以就把張家資源都用在楊元啟這個女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