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無聲之政(第2/2頁)

這些人中,有江南的五鬥米道天師杜子恭;有助李雄的占據成都建國,被封為天地太師、西山侯的天師道範長生;江淮一帶李家道的道主李八百;主攻世大家族的帛家道的許映……

他們在離開駐地時,都被當地的官僚、帝王極為挽留,尤其是青城山的範長生,他救李雄於生死危難之中,又是他勸的李雄稱帝建國,還推掉了對方封他丞相的任命,李雄因此感激敬重於他,更不能理解他為什麽要去北方,聽一女子要求。

範長生沒法和這個沒文化不讀書的氐人皇帝解釋道統的重要性,便只說是關系道統不容有失,非去不可沒有商量。

李雄只能遺憾地送自己的老師兼丞相出了成都,一路送到巴郡才回都城。

而這事情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薊城大大小小的客舍基本上都被外來的道士占據,魏瑾撥出了一座離城較遠的露天劇院給他們作為講道論法的基地——這劇院建得特別趕,中心是一個陰陽魚的太極圓台高如地面一丈,周圍是做成八卦的條凳,看起來非常有道教的氣質,周圍是群山密林,讓他們有避世逍遙的隱居感覺……

這些道士必須每天一大早出發,才能在這裏占據到好位置,辯論一天後,披星戴月地回城,基本上沒有空余的時間去向薊城的平民傳道找麻煩。

唯一意外的是薊城很多賣炒西瓜籽、饅頭、麻花的小販們也不怕路途遠,專心給道長們供應吃食,各種商販也抓緊時間推銷小商品,弄得一個論道大會開成了茶話會,辛苦了每天打掃的工人。

魏瑾還給他們準備一些紙筆,做為贈品,量不多,於是中途記錄不夠時,他們就得自己掏錢買,也是入賬了大筆。

她家的單秘書也頂著洛陽一帶天師道祭酒的身份加入了討論會,按理來說,他一個祭酒在這些天師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但誰讓他是渤海公的心腹呢?

如今天下大勢漸漸明朗,能當上天師的,又有幾個是蠢人?

於是單謙之也在台上有了發言的機會,他按魏瑾的吩咐,讓他們把一此不該有的思想不要加入《道藏》之中,其它的,你們可以自己發揮。

同時在台上拆穿了幾個符水騙局,要求的某些人最好不要在北方行騙,因為這種事情,北方是真的會管的。

這話一出,江南的杜子恭、江淮的李八百都對單謙之怒目而視,稱他是未見真仙,所以才口出誑語,要與他比試一番。

折騰一番後,不用單謙之出手,在場的玩家們就已經興奮地上去揭穿其中關竅了。

以至於回到魏瑾身邊時,單謙之主動問起了加班費的問題。

魏瑾與他一番討價還價後,果斷地付了。

……

這個道藏法會開了整整一個月,雙方經過上陣開打、激烈辯論、相互妥協,到最後達成一致,這期間,負出了七人死亡、二十多人重傷、數十人服刑的代價——這還是在周圍有軍卒護衛維持秩序的情況下。

甚至玩家們也積極參與,很多後世的道教活著的大能們雇傭玩家,參與辯論。

這些大會,他們把自家的神仙都入了譜,排了位,分了職業管理範圍,還暫時劃分了勢力範圍,組織了大會,成果斐然。

其中的部分內容比如符水、金丹當然是不會被刪除的,但在渤海公的幹涉下,這些成為了內部的“真傳”,一般人是見不到的。

這種情況被渤海公和諸天師接受,他們甚至還約定,這個大會每七年舉行一次,每次挑選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天師,於朝廷中聽封。

隨後,在渤海公治下的天師們也表示,願意服從她的治理,願意給傳道的徒弟們遍戶,請渤海公放心雲雲。

魏瑾自然是放心的,她也承諾,他們總結出的《道藏》北方的會盡快印刷出來,需要多少本的,請先付訂金,等出來時,再派人過來取貨。

諸天師們對此都很滿意,就此,這次大會於是圓滿完成,並沒有出現什麽特別的問題,還算是小賺了一筆。

處理了內部的小問題後,魏瑾伸了個懶腰,準備解決下一個豫州治理問題。

她不是什麽天縱之才,只是遇到問題就解決,靠勤勉,一點點把滿目瘡痍的世界撫平,讓戰亂、饑餓、瘟疫都離得遠一些,沒有什麽比穩定富足更重要。

做到這點就足夠了,不需要什麽智計百出、力挽狂瀾,小心謹慎,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完成,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