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人心背向(第2/3頁)

東海王感覺到了冒犯,讓人去討伐乞活軍。

乞求活軍因此發生內鬥,和薄勝交好的統領李恢帶著一部份人去了西邊上黨,另外田氏兄弟那一部分去了北方,在一個叫中丘的地方撞上了石勒。

石勒已經進化,又遇到軍心不穩的乞活軍,一番大戰下來,田禋身死,他的弟弟田蘭帶著殘余部分投降東海王治下。

劉淵看到這些好消息後,大喜,登記稱帝,年號永鳳,把幾個兒子都了王,同時給石勒封了東晉的土地——意思就很明顯,地我封給你們了,能不能搶過來,那就看你們自己的了。

……

這些消息很快傳到上黨——李恢在年底時,帶著數千乞活軍來投奔兄弟薄盛了。

魏瑾接見了他,並且一番安慰後,表示可以讓他在薄盛治下做事,他的兵馬需要被重新安置,他本人需要接受上黨的軍情教育,才能重新成為校尉,領兵出擊。

李恢大怒,這年頭將領帶兵投奔,治下的士兵都被認為是將領的私產,魏瑾這個作法,等於是讓他從頭開始,這是他絕對無法接受的事情,於是他帶著人又準備離開了。

遺憾的是,他把離開消息說出來時,不到兩天,他的手下兵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逃掉了——薄盛當年帶走的乞活軍很多已經在上黨安家,和李恢手下有不少舊識,幾番溝通後,知道了一點上黨的事情,看著以前的和自己一起乞討的人已經吃上粟米,安身立業,又有幾個人願意跟著那將軍四處乞食求活呢?

李恢第二天點兵時,手下幾千人已經只剩下了四百多個家將。

“不是讓你們看好手下麽?”他忍不住咆哮。

“將軍,”他的家將神情淒楚,仿佛被人欺負慘了的小媳婦,“他們一個群一群的走,實在是攔不住啊,我們派去攔的人,好多都跟著他們一起走了。”

“那魏氏女欺我太甚!”李恢氣地拔劍而起,就想去找魏瑾算賬,被家將們拼命攔住。

有機靈的,已經去請了薄盛過來。

“大兄不可啊!”年輕的烏桓將軍騎馬過來,抱著以前的兄弟聲淚具下,“大兄如此,實在讓弟無顏,但劉玄德當年亦有兵敗之慘,兄豈可因一時之氣而棄家人於不顧啊!”

李恢也不過是一時氣極下不來台,有兄弟遞台階之後,便也順著梯子下來:“如今吾淪落至此,如何有臉再留下。”

他冷靜下來後,也算看出了上黨的潛力,反正現在木以成舟,他當然也可以回到河北拉攏重新拉攏流民,但這些日子他也體會到流民軍的不易,他又不是石勒那種以戰養戰之人,而去其它地方開墾,又有受盡本地人的白眼,只能硬著頭皮流浪生活……

所以便先留下來吧,等局勢穩定了,再圖其他。

於是等第三天時,李恢調整好心態度,再次拜見魏瑾,淡定地表示自己這幾天考慮好了,願意在您治下討生活。

魏瑾笑了笑,勉勵了幾句,讓他去軍營裏先住幾日,在徐策手下聽用。

看到他有些不甘心地退下,魏瑾拿起茶碗,輕嘖一聲:“我這個股,居然也有人買了,不容易啊。”

進了她的門,想出去了,就不那麽容易了。

她是女子,光這一點,就絕了大部分人投奔的路。

“孟嵐專門派人去把他手下騙來的,不是買你,”單謙之悠悠道,“人家就是拿你當備胎用著,等自己的真愛出現呢。”

魏瑾白了他一眼:“就你有嘴。”

單謙之輕笑一聲:“何必不悅,待得過些時日,局面便大不同了。”

他拿起一封天師道眼線剛剛送來的加急信,遞到魏瑾眼前。

魏瑾打開一看,上邊只寫著寥寥幾字“帝私信於晞”——意思是晉帝繞過大權臣東海王,悄悄去信於大將軍苟晞。

她將信放下,有些無奈道:“天下庶民何辜。”

東海王離開洛陽快一年,就是想緩和和晉帝的關系,但晉帝年輕氣盛就算了,還是個心裏沒譜的。

東海王走開,是給他留面子,他這一年駁回很多東海王的請求,政令也不過東海王之手,本身就已經讓東海王不滿意了,他到好,如今還和苟晞聯系。

皇帝繞過權臣私下聯系軍閥,還是聯系剛剛和權臣關系不好的軍閥,這就是想推翻權臣啊。

他這作法,若說事密不讓權臣知曉便罷了。

但目前的情況是,連她這個遠在上黨的方鎮都知道了啊!

真當東海王是死的嗎?

“罷了,”魏瑾神情復雜地道,“這兩人都是聽不進勸的,也是氣術已盡。”

單謙之微笑道:“那河北亂局,誰入都無法可解,你已救了很多人,無需自責,不破不立罷了。”

魏瑾輕笑一聲:“自責倒未有,只是可惜罷了。”

河北的亂局,需要一個重兵、有治世才華、巨大威望、和皇帝相互信任的人才有可能平定,她去了妥妥就是送的,沒一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