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距伊莎貝拉離開芝加哥, 前去法國求學,已經過了整整兩年。

雖然不在家,但是伊莎貝拉在進修的日子裏從沒有忘記家人與朋友。每個月, 她都會給大洋彼岸的親友寫信,也會因為收到的來信而開心不已。

除了日常信件, 她還通過郵寄, 或是拜托打算回國的熟人,為安德魯舅舅帶回來了一些設計手稿。

因為自身的家庭背景, 還有之前幫舅舅做設計的經驗, 伊莎貝拉對中、高档流行鞋類非常了解。

再加上身處時尚之都的氛圍中, 她可以第一時間接觸感受到這邊的流行趨勢。所以凡是有伊莎貝拉參與設計的產品,在生產後往往很受購買商的歡迎。

來到異國的第一年裏,伊莎貝拉旁聽了不少繪畫和藝術史類課程, 有機會也會跟隨父親從前的老師裏佐先生學習。但開始的時候,她並沒有什麽明確的學習方向。

當她將自己的煩惱講給裏佐先生的時候,老先生只是笑著讓她想想, 不要糾結藝術的形式,只考慮自己做什麽的時候最開心。

經過深思熟慮後, 伊莎貝拉將自己的進修方向轉到了服飾研究上。所以之後的一年, 她花了大量的精力去臨摹、總結過去幾十年間流行的服飾。

除了日常生活和上課,她也經常主動和同學前往社交沙龍與私人服飾商店拜訪, 為的就是更好地觀察人們的服飾與裝扮。

雖然時尚與服裝在這個城市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做出這樣的決定對她而言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就像伊莎貝拉曾經在信中與卡羅琳說過的那樣,

“我很多同學都不理解,為什麽我要‘浪費’自己的天賦去做這些。

畢竟, 在多數人,尤其是上層社會人士看來, 研究服裝是裁縫做的事情,研究鞋子是鞋匠做的事情,研究它們的制造是商人的事情。一位淑女,只要知道什麽是最新的流行,如何去搭配,就足夠了。

這或許也是為什麽我明明從小就對這些有著濃厚的興趣,卻從十幾歲後便不再觸碰這些。

但同樣也有很多人鼓勵我,支持我。

在我們看來,服裝的演變就像社會風俗畫一樣,可以反映太多內容。

我們相信服飾與藝術不可分割,真正流行起來的每一件衣服,每一雙鞋子鞋子,每一頂帽子,一個胸針裏面,都反映著這段時間的社會變化,表達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以及我們的藝術追求。”

卡羅琳自然是支持她的,當時還專門為此寫了一封長信給伊莎貝拉。兩人此後也經常在信中探討相關內容。

伊莎貝拉的選擇同樣獲得了裏佐先生的支持,他還曾因此挽留。因為這世界上目前還沒有哪裏,比法國更適合研究服飾與時尚。

但伊莎貝拉也有自己的堅持。

在她離開之前,裏佐先生送給她了一句話:

“所謂的藝術原本就是描繪生活的一種方式,服飾和風俗也本來就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你還年輕,想要做什麽就應該去做,只有做了,你才知道會不會後悔。”

……

伊莎貝拉回芝加哥的這班火車,計劃在晚上七點多到達。

卡羅琳在下班後同弗朗西斯一起來到了車站,等待著已經很久未見的朋友。結果火車有些晚點,兩人便先在馬車裏休息。

因為伊莎最後一封信裏提到自己帶回來的行李有點多,所以卡羅琳又雇了在火車站工作的行李搬送工,囑托他在火車進站之前過來打聲招呼。

城市隨著太陽的落下一點點暗淡,又在整點時隨著路燈的亮起再次變得通明。

夏末的晚風微涼,卡羅琳靠在馬車壁上和弗朗西斯一起等待著。恍然間她覺得,時間似乎距離上次在馬車裏與伊莎貝拉告別還沒過去多久似的。

回憶著和伊莎貝拉從前相處的點滴,她在不知不覺間陷入了淺眠。

等她感受到車廂微微的晃動,再次睜開眼睛的時候,迎接她的是朋友熟悉的笑容。

“你醒了?弗蘭茲看你睡著了,就沒叫你起來。”伊莎貝拉正和弗朗西斯並排坐在對面的座位上,見她醒了,脫下帽子上前溫柔地和她貼了貼臉頰。

卡羅琳一把抱住了好友,聲音裏帶上了一點鼻音,

“你終於回來了,伊莎,我好想你。”

“我也是。”伊莎貝拉用力回抱住卡羅琳的肩膀。

一個人身在異國學習、生活,並沒有看起來那麽簡單。在最初的新鮮感過去之後,伊莎貝拉也時常懷念這個熟悉城市,還有這個城市中的朋友與家人。

她和卡羅琳在信件裏相互傾吐工作學習上的煩惱,分享所取得成績的快樂。雖然不能像從前那樣面對面隨時交流,卻因一直保持著聯系,再見時絲毫沒有生疏感。

“你的行禮只有這兩個手提箱?”卡羅琳坐回原位後,看著馬車行李架上的箱子有些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