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宮宴(第3/4頁)

裴文宣聲音平和,提醒著李蓉上一世的經過。

泰州案是李川被廢其名義上的原因,是太子側妃之一的聶氏,其家族以太子名義,在泰州家鄉侵占他人良田近千畝,為此殘害近百人性命,其中一位受害者僥幸逃脫,上華京伸冤。

此案震驚大夏,天下人無不憤慨,而在此之前,與李川有牽扯的貴族枉法之事已經不止一樁,加上此案,於是大夏上下民怨沸騰,各地書生紛紛寫文章討伐李川,上百官員跪在禦書房門口以死諫求廢太子,李川手無兵權,又失人心,被廢也就順理成章。

李川下獄之後,李明為顯公正,宣布徹查上官氏。於是李蓉下獄,秦真真遠赴西北,裴文宣遊說四方。

最後裴文宣說動那些大貴族,讓這些貴族恐於青睞普通的肅王登基,並許以重利,終於聯合各大豪門,連同秦臨一起攻入華京,扶持李川登基。

敗也世家,成也世家,李川清晰看明白世家是怎樣的存在,它像一只吸血的巨獸盤桓於這個國度,皇帝是手中傀儡,他們可以立他,也可以廢他。

於是終其一生,李川又走上了李明的老路,用一生與世家對抗。

“所以,這一世,太子何不離世家遠些?”

“離世家遠些?”李蓉皺起眉頭,“那日後誰幫著川兒?”

“不是有你我嗎?”裴文宣轉頭看向李蓉,“如今我們已經將秦臨送到西北,他和崔清源聯手,我們再暗中協助,幫他們控制住西北的軍權。”

“然後呢?”

“我投靠陛下,配合陛下成為他想培養對抗上官氏的普通世家。而太子殿下,他什麽都不用做,他只要當好一個太子,不結黨,不要有任何汙點,贏得民心,這就足夠了。”

“那若父皇有心害他,他豈不是孤立無援?”

李蓉頗有些擔心,聽到這話,裴文宣不由得笑起來。

“殿下還看不明白陛下到底為什麽要廢太子嗎?”

裴文宣這麽發問,李蓉沒有立刻回話,她看著裴文宣,沉思片刻,只道:“你覺得是為什麽?”

“陛下要廢的不是太子,而是貴族手中的太子。”

李蓉聽著裴文宣的話,翻弄手中的扇子,垂下眼眸。

許多事年少時候想看不清楚,老來想,便有幾分明白。

當年的李明這麽執著的想要廢太子,不僅僅是不希望上官氏做大,或許也是清楚意識到了,這些豪門貴族,對於他政權所帶來的壓力。

李明是一個比李川更好戰的皇帝,統一北方邊境是他一生的夙願,而如果試圖對外開戰,這些向往和平的貴族,這些上下盤踞的家族勢力,一定就是戰場上最難以解決的核心問題。

年少時李川崇尚仁德治世,又在上官家出身,他所謂的仁德,就是豪門世家最愛的君主,李川與世家聯系越密切,李明就越會認為,這是一個世家培養出來的傀儡,一個被世家養廢了的皇族太子。

她大概明白了裴文宣的思路,擡眼道:“所以,你希望川兒能從世家與皇上的交戰中抽身出來,不要成為他們兩方對戰的靶子。”

“對,”裴文宣肯定道,“然後我會當陛下那把刀,我幫陛下把那些世家的膿瘡挖出來,讓陛下目光放在世家而非太子上。那麽太子暫時就安全的。”

“可川兒不能手裏一點人都沒有。”李蓉仍舊不放心,“他得有幫他做事的人。”

“不是有科舉制嗎?”

裴文宣看著李蓉,李蓉微微一愣。

如果不是重活一世,裴文宣說出這三個字,李蓉恐怕就笑了。

科舉制推行至今,且不說挑選出來的人絕大多數都是貴族子弟,就算是偶有真正的寒門進入,也都是在邊邊角角當一些小官,根本進入不了權力鬥爭的視野之中。

然而李蓉見過裴文宣如何利用這個制度,也見過這個制度下所產生的新的力量為君王所用時的效果,於是沉吟片刻後,她總結道:“川兒獨善其身,暫避鋒芒,暗中提拔寒門做事,得天下民心。你成為普通貴族的領頭,和一等世家鬥爭,削弱父皇和現有豪門的權力。我聯系上官氏等大族平衡雙方關系,若有朝一日,父皇回頭想要清算太子……”

“滿朝從一等世家到科舉出身的寒門,大半都會是殿下的人。”

裴文宣截斷李蓉的話,認真道:“不僅如此,太子日後也不會與世家有太過激烈的鬥爭,上一世太子殿下早期鐵血清洗世家的情景,也不會再出現了。”

李蓉沉默無言,裴文宣見她不說話,稍作猜想,便知她是在猶豫什麽。

“你還是不喜歡寒族出身的人。”

“出身於微末的人,”李蓉擡眼看他,目光銳利,“大多對權勢有嗜血的貪婪。給了他們權力,他們控制不住自己對金錢的欲望。鐘鼎之家尚且如此,何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