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3頁)

卓嬪擡頭望了她一眼,又很快低下頭,斂去眼底的情緒,她似十分不解:

“請安時,娘娘為何拒絕容嬪的要求?”

她說:“臣妾覺得,容嬪的提議並非沒有道理。”

皇後似笑非笑地看向她:“你既然覺得她說得沒錯,當時怎麽不替她說話?”

今日請安耽擱了這麽久,就是因為昨夜裏印雅閣一事。

鈺美人請太醫的原因,頗令人有些啼笑皆非。

原只是一件小事,雖給宮中添了一絲笑柄,但依著鈺美人的心性,也未必對她能有什麽打擊。

但,這事難就難在,她來月事時,皇上在場。

後妃小日子前,就要上報到她這兒來,掛了病牌,這是規矩。

既是為了避免後妃懷有皇嗣不知的情況,又是為了避免沖撞皇上。

這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若是沒有人刻意提起,那此事便也心照不宣地揭過了。

但明顯的,有人不願意這般放過鈺美人。

容嬪第一個提出,鈺美人不守規矩,必須嚴罰。

當然,這事被皇後給拒了,她又不是傻子,皇上都沒說什麽,甚至下了朝又跑去印雅閣,至今還未回去呢。

連皇上都不在意,她眼巴巴地去給人治罪?

容嬪想拿她作筏子,手段也不高明些。

若是鈺美人在場的話,皇後可能還有心情故作遲疑,可當事人都不在,她的為難演給誰看?

想到這裏,皇後淡淡地斜了她一眼:“你特意回來,就是為了這事?”

“本宮怎麽不知,你什麽時候也愛管起閑事了?”

這後宮事宜,她該如何處理,還輪不到卓嬪插嘴。

卓嬪握著茶杯的手一緊,她似不解又些酸地問:

“娘娘莫氣,臣妾就是有些疑惑,這位鈺美人到底哪裏好了,能讓娘娘這般偏愛她?”

她進府沒多久,就投靠了皇後。

那時的周側妃、也就是現在的淑妃容寵,風頭一度蓋過當時的太子妃,她被壓得沒有絲毫生存之地,若是不投靠皇後,她怕是連今日卓嬪的身份都沒有。

她原以為皇後接受她的投靠,是用得到她,最不濟也是她和淑妃打擂台。

後來,她知道自己想錯了。

皇後大度地讓她有些都產生恍惚,這世上真的有女子會對其丈夫偏寵的妾氏不心生嫉恨嗎?

後來皇後不知和皇上說了什麽,從那以後,皇上就算再寵淑妃,都會有個度。

這麽多年過去,她也看得清楚,她的投靠,對於皇後來說,似只是個逗趣的玩意。

換句話說,她對於皇後而言,根本沒有用處,若是連聽話這個優點都沒了,皇後許是都不願搭理她。

也正是因此,她更是納悶,那鈺美人究竟為何能得皇後如此偏愛?

那不過只是個奴才秧子爬上來的玩意。

皇後有些不耐煩地擰眉:“你是真不知道,還是裝不知道?”

鈺美人與她進水不犯河水,甚至平日裏多有恭敬,她作甚這時去打壓鈺美人?

和鈺美人有仇的是容嬪,她樂得看戲還來不及,為何要幫容嬪?

想讓她幫容嬪也不是不行,等下次容嬪和鈺美人對上時,若皇上偏幫容嬪,她便能立刻翻臉不認人。

容嬪能嗎?

她說:“行了,你這些日子心思倒是有些浮躁了,回去抄兩遍佛經遞過來。”

皇後不欲聽她再說話,直接讓人送客。

卓嬪被請出去之後,皇後臉上的不耐煩瞬間散了去,她倚在榻上,輕搖頭:

“這麽多年,還是沒有長進了。”

謹玉遞上手帕:“娘娘這些年護著她,做得已經夠多了。”

“誰讓本宮欠了人情呢。”皇後說了這麽一句,就也不再提。

她轉而看向謹竺:“你剛是要說什麽?”

謹竺上前一步,恭敬垂首:

“府裏送來的消息,張府的嫡二小姐,今日乘馬車出了京城,瞧著方向,是朝五台山去的。”

五台山?

皇後想到現如今正在五台山禮佛的人,神色微凝。

只頓了片刻,她便扯著唇角,臉上第一次出現冷意,輕諷出聲:

“這張家,是還沒死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