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第2/3頁)

太後慈祥地點了點頭,滿臉愛憐道:“是個好的,哀家瞧著,和緒兒極為相配。”

她話音甫落,便有立在身側的嬤嬤上前,給明檀送上紫檀木盒所盛的見面之禮。

明檀起身,垂首接了,又恭謹福禮,謝太後恩。

殿中坐有五女,除太後皇後之外,從敘話中,明檀還猜出了著蝶戲百花六幅裙的,是太後幺女,溫惠長公主;著淡青繡蘭花紋樣宮裙的,是玉貴妃被發配冷宮後,如今宮中最為受寵的蘭妃娘娘;另有位年輕明麗的姑娘——

“嘁,無聊。”

明檀還未猜出這位姑娘的身份,便見這位姑娘上下打量著她,忽地輕嗤了聲。

“念慈,不得無禮!”溫惠長公主出言斥責。

太後掃了眼,只溫聲打太極道:“念慈便是這個性子,想什麽便說什麽,你也不必過於苛責。緒兒這王妃是個好的,哪裏會同她一個小姑娘計較。”

明檀:“……”

她也是個小姑娘呢。

蘭妃許是知道,這不是她該開口的場合,垂眸撇弄著茶蓋,安安靜靜的,不怎麽出聲。倒是皇後接過話茬,給明檀介紹了翟念慈。

翟念慈是溫惠長公主的女兒,也就是宿太後的外孫女,很是得宿太後喜愛,宿太後還給了她一個“永樂縣主”的封號。既如此,她見人就懟也不是沒有底氣了。

明檀沒打算和這種三五年都見不上一面的多做計較,但她不打算計較,這永樂縣主卻不知是犯了什麽毛病,盯著她懟個不停。

一會兒說“這些年京中貴女難道都如王妃一般?真是好生無趣”,一會兒又說“王妃瞧著便是半分不懂沙場廝殺,與定北王殿下怎會有話題可聊”。

明檀含笑聽了半晌,忽而反問了句:“臣妾這些年在京中,甚少聽聞永樂縣主之名,想來縣主從前並不久居京城?”

翟念慈懶懶地,根本不答她的話。

還是皇後解圍道:“念慈隨父北征,確實是甚少回京。”

哦,懂了。

家世顯赫版明楚。

還有隨父北征。她夫君可不就是定北之王,這位永樂縣主許是在隨父北征的這些年,與她夫君有幾分淵源也說不定。

且這位永樂縣主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在說,她這種嬌生慣養的閨閣小姐配不上定北王殿下,那這不就等於在說,自己很配得上?

搞清楚敵意症結,明檀也就不怕對症下藥了。

她斯斯文文地品了口茶,溫婉笑道:“縣主不讓須眉、英姿颯爽,真是讓臣妾好生佩服,不過京中閨秀素來都是以太後娘娘和皇後娘娘為典範,學著如何端莊賢淑,學著如何克己復禮,學著如何禦下,如何持家,以穩夫家後方,倒也算不得無趣。

“且殿下平日在軍營之中,有的是將領與他聊兵聊將,回到府中,想來更需要的是一方清凈之地,做妻子的,能噓寒問暖多送碗湯,說會兒家常閑話,想來更能讓殿下心感熨帖。”

“……”

翟念慈被梗了梗,半晌沒說出反駁之言。

這定北王妃可不就是在指著她鼻子說她沒教養不守禮呢嗎?偏生她還不能駁什麽,畢竟人家都搬出了太後與皇後擋在前頭。

更讓她心梗的是,這定北王妃話裏話外都在說,定北王殿下並不想和自己的妻子聊什麽調兵遣將,回家有的是閨房之樂,你少自以為是多管閑事。

-

而另一邊,禦書房內,成康帝拿著批好的折子敲了敲桌,饒有興致地問了聲:“新婚如何?娶了王妃,你這也總算是,成家了。”

江緒負手,不以為意地應道:“不如何,不過是有些繁瑣。”

“……”

“誰問你繁不繁瑣了?”

江緒又用一種“那陛下是在問什麽”的眼神靜靜望著他。

成康帝有些無言。

罷了,左不過是他自個兒想留明亭遠,權宜成下的婚,且就他那性子,指望他成個婚就突然開竅,也不知道是在為難誰。

成康帝想了想,又道:“聽聞你這王妃,在京中閨秀裏素有幾分名聲,怎麽說也是正兒八經娶回家的媳婦兒,不可薄待了。”

江緒“嗯”了聲。

昨日她那番折騰便花了五千兩,他也沒說什麽,想來不算薄待。不過依她設想修葺王府,還得再花上近十萬兩,太過鋪張,回去之後,還是得責令一二。

成康帝不知江緒在想什麽,見他沒當回事似的,以為他不怎麽想提新婚新婦,便轉了話頭,說起了近日朝堂之事。

時近午時,成康帝與江緒才一道出了禦書房,江緒不願在宮中留膳,便徑直去了壽康宮接明檀。

他行至壽康宮時,正見明檀跟在皇後等人後頭,一道從殿內出來。

她和那位永樂縣主走在一塊兒,不知在說什麽,忽地身形不穩閃了閃,似乎是在台階上撇了下腳,緊接著便是秀眉微蹙,輕嘶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