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第2/2頁)

她想說不是她踢的是謝妙踢的,可謝妙早跑了,她伸出那一腳的時候大伯娘正好出來,抓了個正著。

不過大伯娘也沒放在心上,隨口說:“趕緊進去吧,外頭風大,不怕凍著啊?你說你這小短腿兒踢得還挺準,也怪你大伯,這稻草堆弄得這麽高,一點都不穩當,待會兒我得說說他去。”

紮心了。

郭慧宛如一抹遊魂蕩進去,大伯娘那句小短腿兒宛如立體音在她耳邊回蕩,久久不能平息。

謝爺爺作為今天的壽星,在堂屋跟村子裏同輩的爺爺們一桌,謝奶奶大伯娘,還有幾個幫傭的嬸子大娘,都在廚房小桌子上吃飯,這是規矩,女人不能上桌吃飯,也不能掃墓,每年清明節,謝妙跟回來,都得像謝奶奶大伯娘還有其他堂姐堂妹那留在家裏,去掃墓的永遠都是家裏的男丁。

你要說這規矩是打哪兒來的吧,也沒有人能說清楚,反正就是祖宗傳下來的。

謝爸爸在三兄弟裏排老二,上有沉穩給二老養老的謝大伯,下有嘴甜喜人疼的謝小叔,他夾在中間,嘴巴又笨,一直都是被謝爺爺謝奶奶忽略的那個,尤其是他跟謝媽媽結婚後只要了謝妙一個丫頭,謝爺爺謝奶奶心裏說沒意見肯定是假的,他們對謝妙也很冷淡,不說討厭,但也沒多麽喜歡,反正郭慧都比謝妙討人疼。

見謝奶奶跟大伯娘等人在廚房小桌子上擠著吃飯,謝妙招呼都沒打一聲假裝沒看見,她不喜歡奶奶,因為小時候奶奶總以為她不懂,說她怎麽不是個男孩子,後來對她也一直都淡淡的,以前還小的時候,奶奶給其他人發糖,每次她都是最後一個,每次也都比別人少。

奶奶對大伯家的堂哥堂姐,會偷偷給他們吃好吃的,但不會給謝妙。

每次走的時候奶奶還會給郭表姐塞錢,也不會給謝妙。

謝妙當然不饞這點吃的也不饞這點錢,她就是單純的不喜歡爺爺奶奶罷了,很有點小孩子的任性想法,你不是不喜歡我嗎?那我也不喜歡你。

很多時候,大人自以為隱蔽的行為,其實小孩子看得最清楚,也感受的最多,誰都不能保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會在孩子的記憶裏存活多少年,謝妙上學後成績差,爺爺奶奶那是每見一次都要在嘴上嘮叨一次,謝妙越聽越煩,他們也沒對她多好,偏心偏成那個樣子,憑什麽還說她這不好那不好?

她就是不好,又關他們什麽事?沒吃過他們的米也沒吃過他們的菜,更沒讓他們幫忙交學費,她爸媽願意給她花錢,他們還看不慣,管得這麽寬,真的很煩人。

所以其他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給謝爺爺磕頭拜壽的時候,謝妙就沒磕。

她討厭磕頭。

就算磕頭也得不到一句好話,只是不停地批評不停地貶低,有時候還會讓爸爸媽媽多幫幫家裏,因為他們兩口子只生了謝妙一個,所以手頭寬裕。

謝妙寧肯自己花,也不許爸媽賺的錢給別人!

於是謝爺爺謝奶奶繼謝妙學習不好之外,又多了個敗家丫頭的名號,謝妙對此不痛不癢,隨便怎麽說唄,爸媽的錢還是都給了她,她都拿去買名牌了怎麽著?難不成省吃儉用把錢給大伯家給三叔家?

反正每次回到老家,謝妙心情都不怎麽好,她也懶得跟老家的人說自己考了多少名,更是從來不去主動親近。仔細想想,她甚至連撒嬌都很少,什麽事兒都藏在心裏,別人不知道她想什麽,而一個不會哭只會鬧只會發脾氣的孩子,大人們是不會喜歡的。

大人們不會管你為什麽鬧,為什麽發脾氣,只會覺得你自私又蠻橫,驕縱又不講理,是父母沒教好,是未來沒出息的家夥。

啊,是了,爺爺奶奶最常說謝妙的一句話就是沒出息。

他們自以為對謝妙好,對著謝妙教育她要好好學習孝順長輩,殊不知他們越說謝妙越煩,學校的老師們猜測謝妙處於叛逆期,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沒錯。

只不過這叛逆期是從很小很小的時候開始的,維持多年,直到她犯下無法被原諒的過錯,走上不歸路,再也不能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