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去了該去的地方

因著皇帝葬禮拖延不得,新帝登基之日,便是先帝就入皇陵之日。

顯然整個皇宮都在忙碌著,為新帝縫制龍袍,為登基大殿做好準備。

走出東宮的太子一直在為先皇守靈。

這晚的皇宮都在為第二日登基大殿做準備,燈火通明,整座皇城好似都陷入了一陣奇妙的境界。

誰也沒有想到秦貴妃只在一朝之間就被太子殿下囚禁在雍鹹宮。

而秦家被太子的兵力全全包圍住,這無疑是在告知秦家的其他爪牙,擒賊先擒王的道理。

——

臘月初十,登基大殿準備就緒後,禮部尚書奏請即位,金鑾殿正門要垂簾,表示國殤暫停。

黎賦到了雍和殿降輿,在到金鑾殿升座,各級官員行禮。

禮畢後,官員各就位,禮部尚書在奏請既皇位,午門上鳴鐘鼓響起。

黎賦就位,該國號為青,自封熾帝。

就位後,階下三鳴鞭,在鳴贊官的口令下,群臣行三跪九叩之禮。

典禮中,因著先帝還躺在靈柩之中,群臣慶賀的表文進而不宣。

長公主算是南疆元老了,見證了她的父皇,在到幼弟,如今便是最是喜愛的侄兒登基,如今的地位也是誰都撼動不了。

她看著一身龍袍著身的少年沉穩的俊臉,欣慰不已,如果當年那個心懷仁義的女子看到自己的兒子成了南疆帝王,是不是也如她這般欣慰。

長公主看著金鑾殿上龍椅上的少年,輕然道:“總算沒有辜負你的囑托,珂兒把屬於他的東西穩穩的握在手中。”

身後的花容花月垂眸,她們還是孩童時,便知曉先皇後和長公主的關系不是一般的好,姑嫂間更是無話不談,最後先皇後死與大火之中。

待長公主趕去時,宮殿除了大火過後的一片狼藉還有被司禮監的千歲大人抱著的太子殿下。

也是從先皇後逝世後,加上長公主因著駙馬之事,從此很少踏出長公主府,除了皇上召見和前往東宮看望太子,長公主對所有的事情都不聞不問。

今日太子殿下終是登基為帝,從此誰敢撼動長公主一分?

在登基不到兩個時辰後,便是先帝的靈柩前往皇陵。

先帝的靈柩從皇宮中門擡出,皇陵在帝都東靈山,那裏也是地下宮殿,從中門出來,便是浩浩蕩蕩的人,十分的壯觀。

擡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在棺木後面是全副武裝的禁軍,然後是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的隊伍,車轎連綿不斷。

在送葬行列中,還夾有大批的和尚,他們身著法衣,手執法器,不斷地誦經。

整個送葬隊伍長達十幾裏,從帝都到東靈山,出靈都花上了四個時辰。

回到帝都時,已經到了傍晚。

新帝要為先皇守孝三年,是以,皇宮中並未有皇後妃子,後宮沒有皇後妃子,鳳印便安放在禦書房中。

先帝的妃子大多都是隨著先帝去皇陵都去了東靈山為先皇守靈。

而熾帝在登基後的第一個朝堂之上,便把三皇子從黎氏的族譜上除名。

從此三皇子除了擁有黎姓,便是一個庶人,然而曾經是秦家爪牙氏族,紛紛用手中的實力來彰顯誠意。

是夜。

長公主府。

芳華居。

元堯和百裏卿梧在遊廊盡頭的亭子中相談甚歡,就連從不喜歡飲酒的百裏卿梧今晚也小喝了幾杯。

“真是沒有想到連風洵都能聽信與你,姜姑娘,你真是太厲害了。”

百裏卿梧看著有些吊兒郎當的元堯,又是提著酒壺給自己的酒杯中倒滿,說道:“你元堯也不差啊,居然讓你父親把秦家所有的老底都給透露出來,不過,我想知曉你父親去哪裏了?”

她可不相信,元堯就這般放了元盛昌。

“去了他該去的地方。”顯然元堯不想多說元盛昌的事情,殺了他母親,便是不共戴天的仇人,元盛昌是個什麽東西,既然喜歡王權富貴,那便讓他嘗盡這世間的各色的痛苦。

百裏卿梧看著元堯的神色,輕笑:“元府的情況可還好?你的妹妹有沒有因著元夫人的逝世而痛苦?”

百裏卿梧唯一有些愧疚的便是元府那個元媛,因著元堯的喜愛,百裏卿梧便有些覺得愧對與那個小姑娘,畢竟元李氏是元媛的母親。

“沒有,自從那日與元李氏大吵後,給我留了一封書信便離開了元府。”元堯想著那個同父異母的妹妹,便有些惆悵的說道:“雖然元李氏是小妹的親娘,但從小到大好似跟我一樣的活著,所以我們的關系才是這般好吧。”

百裏卿梧挑了挑眉,說道:“你擔心她嗎?畢竟這世間的險惡可是一個閨中姑娘想不到的。”

元堯搖了搖頭,把手中的酒杯一仰而盡,重重的放在石桌上,說道:“我無權幹涉她的人生,從來如此。”